挺方舟子挺韩寒不应有“议题之外的目的”
朱迅垚
昨天,听到关于韩寒与方舟子之争的一个重要观点:韩三篇本已经让沉寂许久的舆论界和思想界重新活跃,却因为方舟子的介入导致此次讨论无疾而终,一次绝佳的可能引起中国大讨论的机会错过了,原本令人激动万分的思想争鸣变成狗血的技术讨论,这是令人遗憾之处,也让人怀疑方舟子的动机。
我能理解这个观点。对于韩寒个人来说,思想的挣扎说明他在思考,韩三篇之前的韩寒虽说文字有自己风格,但整体思想雷同,而韩三篇说的虽然都是学界早就有过的常识,但其语言的活跃度表明其思维的独立性,应当说,韩三篇表明了韩寒思想可能的转变,对他个人来说,是好事。对社会来说,韩三篇最大的贡献是让“思想终于成了一件时髦的事儿”,之前的韩寒则让“做反对派成了一件时髦的事儿”。如果韩寒是个老气横秋看上去苦大仇深的学术青年,那么就算他思考再多、看再多书也没法让他那帮粉丝喜欢他;可惜韩寒长得不错,穿着时髦,语言前卫,还玩赛车玩得溜,当然成偶像啦。我以前读书时,常觉得爱读书是最吃亏的事,因为主流是不谈思想不谈读书的,大家顾着赚钱顾着找好工作顾着看芒果台,谁敢谈“中国的前途”,那不是摆明了要大家跟他断交么?只有韩寒让看书写文章终于时髦了,这是韩寒的贡献。
所以,我也觉得挺遗憾的,我心里想的是,韩寒要是被方舟子从神坛上赶下来了,以后我谈文艺谈看书就不时髦了,也没人约我写东西了,呵呵。我这么想就突然觉得有问题,原来我与韩寒某种程度上也是相关的,我是多么希望大家能够敞开谈论那些公共话题啊,这样我这种看过点书的人不就可以出来卖弄卖弄了吗?当然,像我这种有龌龊想法的人不多,不过从这个逻辑推理开来,我的意思是:很多人挺韩寒可能不那么“纯粹”。什么意思呢,不纯粹有好多种,比如挺韩寒有利益(杂志卖得好,可以增加知名度等),挺韩寒可以赢得好人缘(周围人都挺啊),挺韩寒可以融入某个圈子(无论是“媒体”还是“公知”)。当然,也有人说他纯粹:挺韩寒对中国社会进步有意义,因为韩寒是一个可能逐渐成熟的思想家,是未来的青年领袖,能带领他的无数粉丝思考中国的问题。但是,就算这种思想是完全真诚的,也是“不纯粹”,因为他挺韩寒是为了“议题之外的目的”。
换句话说,不管你是为了什么目的,只要你挺韩是为了“议题之外的目的”,这种挺韩就不纯粹。方韩争论的核心议题是韩寒是否有代笔,如果我们认为“方的恶意揣测可能导致韩寒的名誉受损从而削弱韩寒的影响从而削弱自由主义的影响力”,或者“方的介入导致本来可能引发的思想讨论半途流产,令人可惜,所以要挺韩”,或者“就算韩寒有人代笔,但是韩寒发挥的是正面的影响力,代笔问题的危害性远不如韩三篇带来的讨论的进步性”,这些都属于“议题之外的目的”。
这是“挺韩”一方的“不纯粹”,对于“挺方”派来说,道理亦然,也有很多人挺方完全是因为“议题之外的目的”。我理解的方韩之争本质上就是技术问题,我只关心方舟子到底是否有证据证明韩寒有人代笔。事实上,我觉得方舟子现在列出的证据只能让我继续怀疑还不足以说服我认为韩寒有代笔,但我认为挺方或挺韩不应有“议题之外的目的”,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事情仅仅当作一个技术争论,有代笔就有,没有就没有,大家自然看得出来,技术之外的事则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