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吁保留盛锡福大楼 四重身份难逃被拆
本报记者 吕天璐
3年多来,天津盛锡福大楼沉默、空荡地立在和平路上,与之作伴的是后身的垃圾场和旁边的省级文保单位渤海大楼。然而,和拥有免拆金牌的渤海大楼相比,3年多来,盛锡福大楼一直濒临拆迁,它的命运牵动着天津市民的心。2月9日,研究天津历史和文化的“记忆天津”团队在新浪微博发出了一封致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公开信,恳请完整保留天津盛锡福大楼,并在网上征集公众签名。24小时内,这条微博获得了1000多次转发和300多次评论。
导致天津盛锡福大楼与渤海大楼命运截然不同的关键在于,渤海大楼是天津市级文保单位,而盛锡福大楼却只是天津一个区级文物点(即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虽然只要是不可移动文物,就不能破坏,但低级别的文物保护起来难度更大却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事实。盛锡福从天津逐渐扩大到全国,作为著名的中华老字号,盛锡福不仅是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同时也是天津颇具代表性的近代工业遗产。尽管有着这四重身份,从2009年开始,因为盛锡福大楼所在位置涉及到天津天河城购物中心和地铁和平站出站口,大楼还是面临拆迁。
为了留下盛锡福大楼,天津市文物界、规划界和民众都发出了很多声音,呼吁保留下这处独特的天津记忆。天津市和平区文管所副所长高金铭在去年8月的采访中也对记者表示,该所工作人员曾向该项目拆迁办公室发送了文物保护告知书,并派人将告知书张贴于指挥部门前,告知施工单位:此处是文物点,如要拆除或者迁移,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办理有关文物报批手续。而根据目前天河城购物中心项目出示的效果图来看,该区域仅留下盛锡福大楼旁边的渤海大楼,其他建筑均拆除。
日前,“记忆天津”团队得知最新提出的方案还是将大楼拆除,仅将和平路一侧建筑的立面切割后移走保存,待天河城建成后,再贴回。团队成员张翔、韩春静认为,切割就意味着破坏了建筑的原始结构,不符合文物保护的要求,而且从技术上难以保证切割后部件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无奈之下,团队成员决定以公开信的形式呼吁对盛锡福大楼的完整保留。他们在信中建议:“从天河城的规划图上看,盛锡福的位置被设计为和平路地铁站入口,但既然是一个地铁入口,是否可以调整一下方案呢?比如,将地铁入口移至北侧,在渤海大楼与天河城之间的通道开辟地铁入口,如果这样稍微调整设计,即可完整保留盛锡福大楼。”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也表示:必须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依法原址原状保留不可移动文物盛锡福。
其实,包括张翔、韩春静在内的不少关注盛锡福大楼的天津市民都存在疑问:在天津市规划局公布的承德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中,和平路地铁站入口并不在盛锡福的位置,然而,在天河城规划图中地铁站入口却到了盛锡福的位置。根据一份知情人透露的地铁施工图,“记忆天津”团队发现,关于和平站地铁口,施工图上只是标明了“1号出入口对接天河城物业”,根本没有提及盛锡福大楼的事儿。大家认为,无论是地铁项目还是天河城项目,从策略上说,都不应该把地铁入口放到如此重要的老建筑位置。从技术上说,即使地铁站选址在盛锡福也不是拆除大楼的理由,完全可以改变地铁站入口。
网上公开信件内容后,张翔的微博被不少民众和文保人士所关注。知名文保人士曾一智和华新民都表示签名支持。华新民更在微博中回应道:“我签名:强烈要求完整保护天津盛锡福大楼。对于天河城,要求取消立项,怎能为了商业开发而毁灭历史文化遗产!” @不丁尔尔说:“老建筑背后,都是尘封的故事!见证了历史的车轮,你把轮子卸了,你还能跑多远!请给后代一份历史的炎黄背景!”@张轶1019说:“ 我们身边充斥着太多的人造文物,而这个城市更多的老建筑却被人为的仅仅留于照片存于故纸!呼吁,完整保留盛锡福,衔接城市历史,拒绝悲愤叹息!” 也有不少人留言猜测,盛锡福大楼很难逃离被拆的命运。
针对上述问题,记者电话采访了高金铭副所长。他表示,针对盛锡福大楼的保护方案仍然处在不停的更改之中。高金铭并未说明方案修改的重点在哪里,但表示“不太乐观”。
2月10日上午,张翔将公开信以及公众签名打印3份,快递寄出,收件人分别是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市长黄兴国和副市长熊建平。最新消息是,公开信已被市委、市政府接收。谢辰生,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马自树,副理事长杨志军、晋宏逵,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等文物界、规划界专家也在公开信上签名。天津地铁和平路站或天河城购物中心方案能否调整,天津盛锡福大楼能否完整保留,本报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