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拟安排每年300万元 扶持民营书店发展
杭州拟安排每年300万元,扶持民营书店发展
西湖暖风,化民营书业坚冰
记者 江南
民营书店的凋敝,似乎已经成为全国性的景象。新闻出版总署于去年表态要出台政策,支持民营书店的发展。就在国家政策呼之欲出时,杭州市政府率先出面直接扶持民营书店,这在国内城市中尚属首例。
该不该“救”民营书店?应该为民营书店提供怎样的支持?杭州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解读。
危机
营业额不够开销,靠转租店面勉力维持
第三极、风入松、光合作用……民营书店的次第倒闭或者停业,让行业的寒意挥之不去。业内人士不得不承认,民营书店的经营,已经越来越难,在几方压力的冲击下,连连退守。
首先是网上书店、电子阅读的冲击。网上书店因销量大,可以低折扣进货、低价格发售。而数字阅读在根本上改变着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
还有传统国有书店的冲击。像新华书店等,在资金、品牌等资源上都处于强势地位,享受各种政策优惠,这些都是民营书店难以企及的。
再就是民营书店自身经营成本不断增加,其营业收入不足以支撑房租、人工等成本的快速增长。像杭州晓风书店总店,经常是一天的营业额还不够店里的开销。部分民营书店只能靠转租一部分店面来维持。
据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最新统计,截至2011年6月,全市共有图书报刊零售经营者3633家,个体和个人独资1018家,占总数的28.02%。该局的相关调研显示,目前杭州品牌民营书店的“幸存者”寥寥无几,像晓风书屋、枫林晚书店、蓝狮子书屋等民营书店,几乎都在勉力度日。
曙光
政府斥资300万元扶持,保护城市文化生态
政府出面直接扶持实体书店,在一些西方国家不乏先例。比如法国政府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德国政府不仅免征书店所得税,还在增值税上给予优惠。
杭州市委副书记叶明也明确表示:“杭州建设文化名城和全国文创中心,提升市民文化生活品质,都需要民营书店的生存和发展。”杭州正在酝酿相关的支持方案。据悉,一份由市委宣传部、财政局、文创办、文广新局四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扶持民营书店健康发展的暂行办法》,有望在本月内公布。
保护民营书店“独特的书香魅力”,保护一个城市的“文化生态”,是杭州市出台这一扶持政策的决策基点。
据了解,今后,杭州市将单独设立民营书店专项扶持资金,每年安排300万元,并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以资助、贴息、奖励等方式扶持民营书店,每家书店最高可获30万元资助或贴息。专项资金扶持的重点,包括民营书店连锁发展、拓展新营业场所,以及举办公益性文化讲座、文创培训、学术论坛等活动。有一定规模和品牌、社会效益突出的民营书店,还将获得相应奖励。
“如果一个城市国有书店‘一统天下’,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副主任陆政品表示,此次扶持并不仅是因为民营书店生存状况不好,还因为看到民营书店对一个城市文化生活、文化品位无可替代的作用。民营书店的作用不能仅仅用经济效益来衡量,它还带有一定公益文化的属性。政府不能听任它在市场竞争法则下“优胜劣汰”,对民营书店施以援手是有必要的。
据悉,下一步杭州市有关部门将确定并公布民营书店获得扶持的申请条件、评审办法等细则,尽快产生第一批受益项目。
前路
“统包统揽”不现实,民营书店要做出特色
虽然杭州扶持民营书店的文件尚未正式出台,但已为书店经营者们带去了温暖的力量。
杭州晓风书屋“女主人”朱钰芳认为,这项政策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表明政府越来越重视民营书店对于一座城市的文化意义。“对民营书店来说,活下去才有未来。”朱钰芳感慨地说,“我们一直在努力开一个有风景的书店,有了政府的支持,我们就更愿意为杭州的读书人做点事。”
也有网友担忧,政府扶持所发挥的能量究竟有多大,又能扶多远?
对此,杭州市相关负责人坦陈,总额300万元,确实算不上“巨资”,之所以确定这样的扶持资金规模,主要是考虑到书店毕竟属于文化产业范畴,不可能由政府“统包统揽”,还是要遵从基本的市场规律。来自政府的扶持,对民营书店经营者来说,更多地还是一种心理上的鼓励和示范作用。
资金扶持的方式,不是“普惠式”,而是重点扶持品牌类民营书店。如果书店要生存发展得更精彩、更有滋有味,最终还得靠自身的特色和努力,为读者提供更多样、更高品质的文化产品。
在杭州的民营书店中,求变、求新的创新趋势正逐步显现。
曾经一年亏损100多万元的枫林晚书店,除了继续坚持专业学术性书店的定位,还探索“学术书+咖啡+沙龙+会所+网络”的全新经营模式,并与多家知名公司合作开办企业图书馆,目标是要做中国500强企业的“文化管家”。
不少民营书店多年坚持的文化名人讲座、学术沙龙、读书会等活动,也融入到城市的文化风景之中。或许网上书店可以在某些方面取代实体书店卖书的功能,但是书店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卖书,更是传播文化信息、引领文化潮流、构建文化生态的重要场所。 Source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