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兴隆塔地宫之谜:阗国高僧法藏带来舍利金瓶(3)
一宗盗窃案引发的文物发掘
一直以来,对于地下文物,国家文物局不提倡主动发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除非是遭遇到一定自然灾害、盗墓或者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考古学家才被允许对这类地点进行保护性发掘。
那么兴隆塔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掘的呢?
2008年7月,兖州市公安局接到举报电话,称兴隆塔地宫文物被盗,犯罪分子正在河北省进行秘密交易。马上,干警们对兴隆塔四周进行了现场勘察,初步判断犯罪分子是通过地下途径盗走文物,兴隆塔北面热闹的集贸市场,极有可能就是犯罪分子作案的据点。
公安干警们经过仔细排查,很快兴隆塔北侧,围墙之外的那个热闹市场中一个卖海鲜的门面房以及屋内盗洞被发现。同时,山东省文物局决定对兴隆塔展开抢救性考古挖掘,以弄清地宫结构以及文物原始状况。经过几天艰辛的清理,考古队员顺着盗洞进入了地宫,确定了地宫的受损程度。
8月5日,有消息传来,案件主犯崔峰,在河北大城县露面,另外一些犯罪嫌疑人,将在烟台进行交易,准备将这批文物销往海外。此后不到一个月,河北、山东两省警方通力合作,将这起重大文物被盗案迅速破获,所有文物被悉数缴回。
崔峰,河北大城县人,学历不高,对历史及墓葬文化的兴趣浓厚,务工之余,搞起了自学研究。2007年,天津蓟县白塔被盗,让他迅速萌发出一个另类的念头——别的佛塔当中是不是也有宝物?经网上搜索、筛选,崔峰认为兖州兴隆塔内应该藏有宝物。兴隆塔规模大,塔身54米,共13层,在佛教里面属于顶级塔。这预示着当时建塔寺院规模大,供奉佛教的圣物可能性大。
一番拉赞助,凑同伙,勘测地形之后,2007年10月开始,他们以门面作掩护,开始挖地洞,靠指南针辨认方向,挖出来的土装入编织袋,外面套上纸箱,待夜深人静,再用人力三轮车往外运输。神不知鬼不觉地干了三个月,挖出了一条水平巷道,一直延伸到东南的兴隆塔方向。这一挖,地宫还真有宝物,但他们只对金银感兴趣,将地宫内的鎏金银椁以及舍利金瓶盗走,逃之夭夭。
对地宫进行抢救性挖掘之后,山东省文物局的《简报》称:兖州兴隆塔地宫的重要出土文物有《安葬舍利碑》一品、盝顶石函一盒、石函内有鎏金银棺、金瓶、舍利子若干粒、佛牙两颗、圆形玻璃瓶及长颈玻璃瓶等。经国家文物部门鉴定,石函、鎏金银椁、金瓶和安葬舍利纪事碑为国家一级文物。
就这样,兴隆塔地宫选择了一种极具戏剧性的方式,缓缓露出了尊容,它就像一颗尘封的珍珠,在世人料想不到的时候滚落了出来,温润而有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