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实体书店频频关停 靠“卖文化”自救是否可行

2012年02月22日 16:54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北京风入松书店和光合作用书店停业 三联书店退出广州市场 四川弘文书局又传连续关掉主要店面。

  “从读大学开始我就几乎没有在实体书店买过书了。”小谭是多家网络书店的SVIP客户,有时到书店翻阅新上架的图书后到网上订购,“我身边的朋友基本都在网上购书,到书店买书的都是不懂或不喜欢上网的老人。”随着电子书的推广,小谭的不少朋友甚至已经不愿意花钱在纸质书上:“上下班路途很长,他们通常用手机看小说来度过。”

  “在网络和电子书的冲击下,实体书店的空间越来越小,今后书本也许只能成为收藏品和奢侈品。”岭南美术出版社常务副社长陈兴有如此兴叹。没有了实体书店,读书人去向何方?记者近日走访广州市场,一探这个已陷入窘境的图书市场的究竟。

  文/图 记者肖小蓓、林琳

  困境

  去年,北京风入松书店、光合作用书店先后停业,三联书店退出广州市场……近日,有消息传出,四川有十多年历史的老牌独立书店弘文书局已连续关掉主要店面。

  以前,每天未到9:30开门时间,广州购书中心正门口总是聚集着一批买书人;而现在推迟到10:00开门了,购书中心门口却难再有此前拥挤不堪、人头攒动的盛况,有时等候开门的顾客甚至屈指可数。

  私人经营者也面临这样的状况。记者了解到,每年开学前后,到海联路图书批发市场的车堵得连路都走不了,可如今却冷冷清清。

  10年近五成民营书店倒闭

  去年,民营实体书店经历了一场风暴。在网店价格战的剧烈冲击下,北京风入松书店、光合作用书店先后停业,三联书店退出广州市场。进入2012年,民营书店仍未见曙光。近日,有消息传出,四川有十多年历史的老牌独立书店弘文书局已连续关掉主要店面。

  据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在过去10年里,有近五成的民营书店倒闭。市场人士认为,实体书店的“倒闭潮”一方面由于大量人群已从实体书阅读转为网络虚拟书阅读;另一方面,网上书店分走了大量的购书者。

  张文洲在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负责多年基层购书中心工作,他认为,现在书店不断扩张或开设分店,租金、人工成本和物流成本又大幅度上涨。“哪怕不开门,固定费用也很大。” 张文洲说。

  希望

  “很多独立书店都各有特色,店主根据自己的喜好已经把书都过滤了一遍,更符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用逐一阅读来挑选喜欢的书。”

  实体书店真的将被市场淘汰吗?凡事都有例外。小夏年纪并不大,却钟爱纸质书:“很多独立书店店主根据自己的喜好已经把书都过滤了一遍,更符合我的口味。”

  “我看到喜欢的书就忍不住想马上带回家看,如果网购还要等送书来,可能早已失去阅读的兴致了。”小夏很少在网络上购买比较贵重用于收藏的图书。“比如美术图录在网络上的折扣并不明显低于实体店,更何况网购的图录品相不一定符合我的要求。”

  尽管举步维艰,像小夏这样的读书人给走下坡路的实体书店带来了一线希望。

  不仅仅是家书店

  方所文化选址广州高端商场太古汇,其运营总监谭白绢坦承,方所受到台湾诚品书店的启发,集中了服饰、图书、咖啡厅、文具、装饰品、厨具,“不仅仅是家书店”。“开业以来,图书占了盈利的40%,净利基本能达到预期目标。”谭白绢说,“我们的图书比较小众,网上都买不到的。目前卖得最好的是台版书。”

  突围

  “实体书店和网络拼的不是书品,而是文化体验,要留住读书的人。”

  在台北市,直到书店打烊,仍有很多市民在诚品静静看书;方所每天的人流达两三千,平日店中庭都坐满了读书的读者,周末最多时一天能有1.5万的人流。

  同样,广州唐宁书店一楼喝咖啡、二楼卖书的特点使其有一批拥趸。“实体书店和网络拼的不是书品,而是文化体验,要留住读书的人。”唐宁书店行政经理简容对记者说。

  更看重常销书

  实体书店与网站上架的书一样,而且网店价格普遍低30%,“因此我们要与读者充分互动,突破网络难以面对面交流、体验的局限。”简容说。“有些书店只卖畅销、快销书,力求三个月回本,这样只会降低自身档次,降低在读者心目中的信任度。” 简容强调,在唐宁,快销书如《乔布斯传》、韩寒的新书《青春》等仅占30%,常销书如《中文史纲》、历史哲学类书籍占了70%。

  从开张至今,方所每周都会请文化名人、作家与读者见面、交流。“这部分成本不低,目前总部可以支持。”谭白绢说。“作家的选择上,会偏向珠三角地区知名的人士,贴合本地读者的需求。”

  举办文化活动 聚人气收成本

  唐宁书店的会员活动包括图书会、图书电影沙龙、励志讲座、画展,甚至手工编织沙龙等,每次活动收取20~30元/人的费用,“可以基本与成本持平”。这两年,必得书店实体店营业额下降了近30%。因此必得成立了自己的策划团队,组织文化活动及作家见面会。

  “组织文化活动成本低,打开书店知名度的效果好。”肖蓉说。上月中旬,广州必得书店与天河南文化站合作开办文化活动“上山下乡”。现场的读者有当年的知青,也有作家的粉丝。暨南大学的学生小詹在微博上看到活动消息后就赶来现场,“还能亲眼见到热捧的作家!这是网店没法做到的。”

  观点:

  救赎之道:卖综合文化

  “书店不可能单独经营”,业内人士张文洲对记者说,“要卖综合文化而不仅仅是卖图书。虽然书籍不赚钱,但文化产品占据50%以上,可以补充维持书的经营。”

  此外,知名出版人、海豚出版社社长俞晓群认为,书店要分成地面店和网络商店:地面店包括大卖场和独立书店。网购的飞速发展,给购书者带来方便、新的体验和较低的折扣,而出版社也愿意与网店合作,因为他们可以得到长期展示的效果,浏览性更强。

  非图书营业额逐年增长

  在方所,记者看到店里摆放着不少设计商品,“我们有来自22个国家、60多名设计师的作品”,谭白绢说。唐宁书店行政经理简容也介绍说,书店从2007年、2008年开始增加非图书类产品,图书的营业额逐年下降,非图书类商品每年以10%~30%的速度增长。目前1700多种商品中,图书仅占不到30%,而价格则和实体店一致。

  这些尝试是否能改写实体书店的命运?据记者了解,尽管不少读者愿意参加民营实体书店的活动,但是他们仍然更愿意在网上买打折书。传统书业似乎已见夕阳,但是黄昏并不代表着消亡。仍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会不断寻找实体书店的出路,坚守下去。

  精装精品作礼品

  曾先生1993年在广州经营图书批发市场,生意非常红火。后来在农林下路开了家书店,但2000年时因感觉到图书市场行情走下坡路,于是关闭了书店。近年又在五华县开了家教辅类书店,但去年以来也被迫同时为当地学校做教辅图书配送。“现在店里还卖办公用纸、利市封,以后说不定连烟酒都要卖了。”曾先生坦言。

  “我认为书店应该有自己的营销思路,这方面我一直在尝试。”他说,到了年底,他会把健康类杂志做成精装本,设计精美的礼盒并附送按摩棒之类。他还建议书店可以与企业合作,设计企业书吧,帮其筛选合适的书,“多方创收。”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