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韩寒语文基础存缺陷 不把文字当回事
本报讯(记者 袁毅 通讯员 黄安靖)昨日,《咬文嚼字》发布“围观名家博客”3月报告,被围观的博主直指韩寒。该刊认为,就全年围观的博主来看,韩寒与郭敬明最为年轻。他们的文字风格不同,但对待文字的态度有相似之处,不把文字当一回事。
语文基础存在缺陷
在韩寒博客中,有些差错一看便知是笔误,或是明知错了也不屑改正,但有些差错不是这么回事。比如在一篇有关汽车拉力赛的工作报告中,先后七次用到的“堪路”,正确写法应是“勘路”,即“察看路况”,“堪路”是讲不通的。作为一个赛车手,“勘路”是他的专业用语,一连错七次,显然不是偶然笔误,而是堪、勘二字没有认真辨析。
在《2010年,上海大火》中说:“屋顶上的人群后来不知所踪,新闻也都无交待。”文中的“不知所踪”应是“不知所终”之误。“所终”是“所字结构”,“所”后必须跟动词,才能构成名词性的成分。“终”是动词,指终了、结束,“所终”表示下落、结局。“踪”是名词,意思是“踪迹、脚印”, “不知所踪”是说不通的。
知识性的差错
在韩寒的博文中,也有一些知识性的差错。如《三峡是个好大坝》中,韩寒建议在鄱阳湖的湖口筑坝填湖造地,“这样,江西政府将瞬间多出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鄱阳湖究竟有多大呢?据权威工具书《辞海》称,“面积为2933平方公里(湖口最高水位21.71米时面积可达3283.4平方公里)”。可见,就算真的填湖造田,按最高水位计算,多出的土地面积也只有3000多平方公里,离“几万平方公里”远着呢!
专家和读者:
韩寒语文基础并不厚实
该刊参加围观的专家和读者,都认为韩寒人很聪明,思维十分敏锐和活跃,但语文基础并不厚实。在他的博文中,经常可以看到没有经过严格和系统化语文训练留下的后遗症。他们建议韩寒还须补一补语文课。《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在微博中说,韩寒学到了在传统教育中学不到的东西,但他也放弃了在传统教育中应该学到的东西,我们的语文该怎么教,韩寒具有标本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