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勇锋:根据时代发展 对雷锋精神给予一定扬弃
漫谈雷锋精神的文化价值和时代特征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齐勇锋
今年是雷锋逝世50周年。我觉得在这样一个时间的节点上,对雷锋精神做一些思考和研读是非常有意义的。
当前,对于雷锋精神,有人肯定,有人质疑。肯定者认为雷锋精神在新时代仍有其普遍性的价值意义。质疑者则认为雷锋精神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只适用于过去,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雷锋精神已经过时。那么,究竟什么是雷锋精神?其内涵和特征是什么?如何站在新时代的立场上看待雷锋精神呢?
雷锋精神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这一时期正是新中国刚刚建立,在国家一穷二白和外部封锁的困难条件下,需要集中资源进行经济建设,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之际。这是一个火热年代,也是一个激情的年代,雷锋精神作为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典型代表,在他身上所展现出来的艰苦奋斗,舍己为人、乐于助人、敬业爱岗、廉洁奉公、时时刻刻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光荣使命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曾经激励了一代青年为国家建设而艰苦创业。无论是大庆、胜利、辽河等国家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能源基地建设和北大荒的成功开发,还是成昆、襄渝、枝柳等国家骨干铁路建设,以及两弹一星研发和三线军工基地建设,到处都留下了雷锋精神的身影,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至今仍令人感动不已,难以忘怀。
作为人民解放军的普通一兵,雷锋精神并不仅仅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它是与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和近代以来我党、我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的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一脉相承的。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礼义廉耻、尊老爱幼、知行合一等传统文化精髓,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等核心价值,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的心田,激励着无数志士仁人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不懈努力,这些在雷锋的身上都得到了生动体现并发扬光大。可以说,雷锋作为新中国道德精神的典范,是中华文化哺育的一棵奇葩,是体现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的一个特色鲜明的文化符号。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我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改革开放引进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了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另一方面,在经济转型期,由于受物质利益的驱动等原因,诸如缺乏信仰、见利忘义、诚信缺失、人性冷漠、腐败等不良现象,以及迷茫、焦虑和浮躁的情绪也日益蔓延,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呼唤雷锋精神,希望通过学习雷锋,推动公平、正义和温情的和谐社会建设,提高青少年及全社会的道德和职业水准。
然而,毕竟时代不同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把50年前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的雷锋精神一成不变的简单照搬,则无论在雷锋精神的内涵和学习的形式上都可能有一些不适应的问题。因此,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对雷锋精神给予一定程度的扬弃,使之与当今社会的需求进行对接,在继承其核心价值的基础上赋予新的内涵特征,并进行制度建构,从而避免说教式的思想教育和形式主义的学习运动,提高学习雷锋精神的效果。例如,可以探索把学习雷锋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与现代志愿者活动进行对接,把学习雷锋公而忘私、廉洁奉公的美德与党政机关的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正制度建设进行对接,把学习雷锋敬业奉献、干一行爱一行的“螺丝钉”精神与各行各业的文化建设和岗位责任制进行对接,促使学习雷锋的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融入当前我国各族人民正在进行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推动和谐社会构建与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专题:寻访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