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张宏杰回首文学青年生涯 称投稿仍有99%发不了

2012年06月17日 10: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张宏杰回首文学青年生涯称投稿仍有99%发不了
图书封面
活动现场。 左起:史航、张宏杰 主办方供图
张宏杰

  中新网北京6月17日电(记者 张中江)  青年作家、历史学者张宏杰日前推出新作《千年悖论——张宏杰读史与论人》。16日,他在该书读者沙龙上表示,自己这代人当年开始写作时,只能向文学期刊投稿。现在的途径已经很多,但文学期刊依然发挥着影响。

  6月16日,新一期人民文学出版社读者沙龙在彼岸书店举行。曾以《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为读者所熟悉的张宏杰,携新作《千年悖论——张宏杰读史与论人》做客本次活动,与嘉宾史航一起深度解析历史人物的真实人生,并讲述“70后”一代曾经的文学青年生涯。

  《千年悖论——张宏杰读史与论人》是《千年悖论》的大幅增补版。除了原有的“合金体”散文,如写曾国藩、慈禧、袁世凯、朱元璋等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文字之外,张宏杰还敞开心扉,回顾了自己的投稿生涯以及不同阶段的生命体悟,畅叙对自我、欲望、爱情、记忆等的看法,同时披露了一些此前从未示人的童年和文学青年时期的照片。本书既是张宏杰的生命“前传”,又是他个人作品的首度自选精粹,同时,还意味着“70后”一代人的盘点和总结。

  15年前,张宏杰将历史散文《无处收留:吴三桂》投入邮箱,从那时开始漫长的“退稿——投给下一本杂志”的循环。不过,这篇他自己最喜欢的作品,5年后才获发表。那之后的作品,也大都表现出纵横捭阖、杂糅各种文体的“合金体写作”特色。所谓“合金体”,指的是张宏杰的写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典型的跨文体写作,掺杂了大量小说式、历史报告文学式、甚至心理分析式的写法。在叙述中,他表现了一个高超的小说家的技巧,有意识地强调了情节的设置。张宏杰史论文字叙述的流畅、情节的开合、语言的力度,所带给人的是小说式的阅读快感。

  著名作家莫言在本书的序中写道,张宏杰的笔总是能如此轻松地割开时间帷幕,让那些本来离我们极其遥远的历史人物的气息甚至体温扑面而来。

  两万字自序回首文学生涯 称文学期刊“非主流”仍有影响

  作者张宏杰为这本书写的自序《我的文学青年生涯》长达两万多字,在他看来有点“回忆录的性质”。在这篇自序中,他用了不少文字写自己当年投稿给文学期刊的经历。在如今纯文学期刊艰难维持的现状下,投稿给期刊,还是不是一种通往文学的必经之路?在回答本网记者提问时,张宏杰表示,尽管现在人写作可以有很多途径发表,不用和文学期刊发生关系。但文学期刊依然发挥着影响。

  张宏杰说,自己这代人开始的写作状态和现在人完全不同。现在很多人写作,可以直接发在网上或者找出版商,有很多途径,不用和文学期刊发生关系。“我们那时只能给文学期刊投稿”,他说。

  在当时的情况下,文学期刊是社会文化消费最主要的方式。如果有文学青年想开始写作,只能在文学期刊上发表,最好再得到一些权威文学评论家的评论,然后就会被作协吸收为会员,获邀参加笔会等,再参加文学评奖、获奖,就算成名了。

  张宏杰认为,尽管现在通过文学期刊发表作品已经不是主流,但这种模式还是发挥着影响。很多纯文学圈写作的人,还是受政府设立的文学奖或者文学期刊思路的影响。

  张宏杰现在依然保持着投稿的习惯。但他也笑称,自己现在投稿还是99%的作品不能发表,在这本新作里就有几篇这样的文章。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