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剪纸名家无传人 曾按领导要求培养女儿遭拒
“我说您最大的遗憾就是脑子里的很多关于京剧的创作灵感都没法实现了。”昨日上午,听到女儿孙静萍说起这些,丛琳低下头,重重地叹了口气。
这个北京剪纸名人已经94岁了,但再好的手艺,也“后继无人”,一身的剪纸绝技面临“绝境”。女儿刚为她编著出版了一本新作《丛琳剪纸》。
女承父志 出版新作
孙静萍说,《丛琳剪纸》的编著者原本应该是父亲,她也算是“女承父志”。
丛琳的丈夫生前是原东城区文化文物局局长,对民间艺术一直很重视,离休后,就一直想把丛琳的剪纸全部整理出书。
“父亲生前未留下关于如何出书的只言片语,他的遗愿只有我们留下来的人来完成。”孙静萍说。
自2009年春季起,孙静萍便开始整理母亲的剪纸作品,于今年6月左右完成了最后一次校对。
孙静萍介绍,这本剪纸合集基本按照时间顺序编排,收录了丛琳自1922年一直到退休后的近200多篇作品,其中,还包括大跃进及“文革”时期的作品。而据丛琳回忆,因为迫于压力,她在“文革”期间忍痛将自己珍藏的两大麻袋珍贵剪纸样品和作品付之一炬,只有极少数留存至今。
剪纸充实晚年生活
2007年,老伴离世,这对丛琳的打击很大,自此,她的听力锐减。但她对剪纸的眷恋仍被女儿看在眼里,孙静萍也就把希望寄托在剪纸上,建议母亲每天上午、下午各抽出1个小时时间,进行剪纸。
“一个小时也就剪10个窟窿。”丛琳摆摆已长出老年斑的双手,以前,她很少重剪,许多样式都是只剪一次就成,但如今她就挑些好剪省力的样式反复裁剪。
在孙静萍看来,母亲的创作才能并未消退多少,“有时来了灵感,就用铅笔画好样式,来回琢磨该怎么剪。”
丛琳说,在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期间,单位领导曾要求他们这些民间艺人把子女培养成传人,但女儿孙静萍只想考大学,她就没收成徒弟。孙静萍说,希望这本书能碰到有悟性的“剪纸达人”,把母亲的剪纸事业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