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望龙门缆车旧址脏乱不堪 轨道线被围起养鸡
图为1945年拍摄的望龙门缆车老照片。
7月18日,望龙门缆车旧址上垃圾成山,并成了养鸡养鸭场。
“望龙门缆车旧址脏乱不堪,还有人在缆车轨道线内养鸡,是不是要遭拆除了哟!”连日来,不断有市民向本报反映,称望龙门缆车旧址保护现状令人担忧。7月18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现状:
缆车轨道线被围起来养起小鸡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望龙门码头的望龙门缆车旧址。
因为渝中区下半城拆迁,昔日熙来攘往的望龙门码头已变得十分萧条,附近不少居民已经搬迁,只留下一间间破旧的老砖瓦平房。原缆车的售票厅已被改建为一个中西医门诊所,诊所背后,一条长长的缆车轨道线沿着修建的水泥坡面直铺而下,一直通往滨江路。
原来的两节车厢早已不见踪迹,缆车的钢轨也被拆除。近200米长的缆车轨道线上,散落着烂菜叶、塑料袋和干枯的落叶,轨道线边缘长满了荒草和青苔。四周居民的旧家具和废木条被随意丢弃在路边。在缆车轨道线中段,有居民干脆在原轨道护墙上开了个小门,把缆车轨道线围起来养起了小鸡,动物的粪便散发阵阵恶臭。
在轨道线底部,市文物局立了一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护碑,因为前段时间连续的大雨,和着从上坡冲下来的垃圾,在护碑下方积成了黑黢黢的臭水坑。
“这里所有的房子都要被拆除,不晓得缆车轨道线是不是也会被拆掉。”在望龙门码头20号,一位居民这样说到。
曾经:
是中国第一条客运缆车
据渝中区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望龙门缆车由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等人主持设计,是中国第一条客运缆车,其工程设计采取在码头石梯上建造钢筋混凝土栈桥,桥上铺轨,轨上行车,车用缆牵,缆用机挽,电力驱动,往复运行。缆车道全长178米,上下高差46.9米,备有客车车厢2节,每节载客50人。
记者网上查找到这样的记录:望龙门缆车于1944年7月动工,1945年4月竣工,当年5月16日通车运行。缆车通车是当年轰动重庆的大事,一时万人空巷,很多重庆市民都挤到这里乘坐缆车。
1987年10月,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二条大型跨江客运索道——重庆长江索道建成营运。沟通了渝中区上半城与南岸上新街的空中营运道路,望龙门码头到龙门浩的过江轮渡受到一定影响。望龙门缆车由此也少了不少乘客。
1993年,因修建长江滨江路,望龙门缆车停运。2009年底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兴衰:
老照片还原当时情景
“我们有望龙门缆车通车后拍摄的照片。”昨日下午,红岩联线的工作人员找到了几张当年通车时拍摄的照片。
老照片上,车厢像一个巨大的面包车,车头有一座山的标志,没有可以关闭的门,乘客可以在门边悬着探出头,打望外面的风景。
缆车轨道为鱼腹式设计,上下方向运行的缆车在鱼腹处错车,节约了上下行各修一条轨道的资源。
“据说当年坐缆车有一大乐趣:两车在轨道鱼腹处相会的时候,两边车上的乘客互相打望,小青年对着对面车上的女孩吹口哨做怪相,感觉是种带点轻佻的简单快乐。”该工作人员说。
“当时乘坐缆车下行只要1分钱,上行2分。”在望龙门码头20号,一位姓梅的70多岁的老人回忆说,当时缆车旁的河边非常繁荣,开茶馆和卖面、豌豆汤、香烟的特别多,接待从河对岸过来的市民。每到轮渡靠岸时河边都非常打挤,夏季遇到涨水时,缆车都要停运。
她说,她的家就在望龙门缆车的中上段,一住就是60年,见证了缆车的兴衰。“以前到南山去耍,从望龙门过河是最便当的。过了长江,对面就是龙门浩,上岸是上新街,爬莲花山上清水溪,就到汪山了,再过去就是南山。回来的时候,人累了,花几分钱坐缆车上来,免去了爬坡上坎的辛苦。”
未来:
缆车将成为历史文化传统街区的游览景观
望龙门缆车今后的命运究竟如何?记者采访了渝中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
“缆车肯定将保留!”他称,目前相关单位正在进行望龙门缆车文物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同时,渝中区政府已将望龙门缆车列入以湖广会馆等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传统街区”的规划修复。
据悉,修复后的缆车将成为湖广会馆历史文化传统街区的游览景观,同时兼做街区的上下交通设施,缆车两旁还将设立休闲步道。
本栏图片均由记者熊明实习生胥国庆摄(其中老照片由熊明翻拍)
(记者 匡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