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重庆戴笠公馆的“蝶变”:从棒棒公寓到文化会馆

2012年07月23日 16:11 来源:重庆日报 参与互动(0)

坐落于渝中区中山四路85号的巴渝文化会馆。记者 熊明 摄

  会馆里常举行一些书画拍卖会。 记者 熊明 摄

  曾经鲜为人知的民国老建筑,门可罗雀,被人遗忘在城市的角落;如今摇身一变,脱胎换骨,化身创意文化产业聚居地——

  渝中区中山四路85号,曾经的戴笠公馆,如今的巴渝文化会馆,用创意的思维和发展的目光,向我们诉说着一座古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7月22日,记者专程前往巴渝文化会馆,了解到这栋民国建筑的5年产业“蝶变”——

  显赫老建筑曾沦为“棒棒公寓”

  22日下午,渝中区中山四路巴渝文化会馆。在夏日午后知了的阵阵喧嚣声中,这栋民国老建筑反而透露出一种宁静之美。

  “差点认不出戴笠公馆了。”如果不是门前的文物保护单位牌子,家住渝中区解放西路的范雪松会怀疑自己进错了门。

  “大概5年前吧,20多户‘棒棒’在这里租房子,因为便宜,一个月200块钱左右。但是整个院子被搞得很脏,到处都是垃圾堆和臭水沟。堂堂戴笠公馆居然是‘棒棒’公寓。”老范向记者说,咱可是个“老重庆”,哪里有老房子记得可清楚了。“那个时候,公馆主体倒还保存得好,但顶楼有间房已经垮了,木结构部分也腐朽了,还有虫蛀。”

  其实很多“老重庆”都知道,半个多世纪以前,这栋民国建筑的主人,就是当年国民党军统局长戴笠。在中国近代史上,这位身材中等壮实、外表强硬的原主人,一度号称“蒋介石的佩剑”。抗战时期的重庆,戴笠尤其钟爱这栋公馆。进出公馆的,也大多是政府大员、社会名流,比如国民党高级将领胡宗南、上海滩“影后”胡蝶等。

  这一次,范雪松来的目的,是观赏公馆里的书画展,看看是否有适合自己的扇面。

  跨进古朴的大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戴笠公馆在外形上依然保持着民国建筑的典型特征——中西结合,砖混结构为主。

  公馆底层以3米宽的过廊联系前院和后院,前廊和后廊各有两根立柱。

  我们走进公馆展厅,有质感的实木地板、摆放有序的书画作品、精致的展台,营造出绵绵悠长的书香气息。不少巴渝名家的书画作品陈列在底楼展馆,免费向市民展出,让市民既能逛老建筑,也能享受高雅艺术。

  差距,让戴笠公馆加速“改版”

  短短5年时间,“棒棒公寓”摇身一变,成为了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聚居地之一。

  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2006年6月10日,那一天,中国迎来了第一个“文化遗产日”。

  也就是那一年,全国各地的不少古老民宅、旧厂房、旧仓库,“变身”设计室、画廊、美术馆。它们,成为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新景点、新高地。

  “不比较还不知道,一对比,就看出咱们的步子迈得太慢。”市文资公司相关负责人感叹,当时,在全市文物建筑最密集的渝中区,虽然坐拥3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31处市级文保单位,24处区级文保单位,却只有3处国保单位和3处市级文保单位对外开放,“可以说,文化产业对它们来说,还是个比较新鲜的名词。”

  市文资公司的“智囊团”,将触角伸向了全国各地,他们急切地期望为巴渝老建筑找到一条“重生之路”。

  当时,在上海,老建筑石库门经改造建成的“新天地”,已成为沪上极具特色的文化商业区,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在北京,最后一批四合院得以保存,并成为文化旅游产业亮点,许多国内外旅游者点名要坐三轮车、逛胡同、看四合院。

  在浙江横店,仿古影视城成了影视大片的制造基地,并且带动了庞大的产业链条。

  最让他们感触的是,在近邻成都,“锦里文化街”更是成为市民休闲娱乐、文化消费的中心,号称外地人到成都“非去不可”之地。

  2007年的初夏,如何保护利用戴笠公馆,正式提上了日程安排。

  当年,市文资公司向市政府递交了一份《关于保护开发历史建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报告》,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从此拉开了老建筑保护向文化产业重组方向发展的序章。

  第二年,市委市政府投入800余万元,对戴笠公馆这处抗战时期赫赫有名的建筑,进行全方位改造。

  老建筑变身为“活保”单位

  2010年,戴笠公馆被正式命名为巴渝文化会馆,并明确定位“汇聚巴渝文化特色,展示巴渝文化魅力”,功能分区成巴渝文化名人墨迹馆、巴渝艺术品鉴评中心、巴渝艺术家工作室三个部分。

  第一个年头里,会馆便有11场活动入驻。迄今为止,这里共举行了30多场重大展出和文化活动。

  在院落风格雅致、林木苍翠、自成体系、文化气息浓郁的会馆,巴渝名家系列展、“书写经典作品展”、“重庆著名书家画展”陆续登场,北京、台湾、重庆艺术家沙龙,江友樵书画艺术沙龙,英领馆文化教育处十周年庆典等相继亮相……

  “巴渝文化会馆的运营,走出了一条老建筑开发与文化产业结合的新道路。”市文资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开馆以来,会馆始终坚持与地方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坚持传统艺术的主流方向,展示出重庆文化的多元性。

  在刚刚结束的许伯建书法展上,各类书法艺术的衍生品一亮相,旋即被抢购一空。

  “重庆文化消费市场上,还很少看到如此火爆的场面。老建筑不再是呆板的文物保护单位,而是成了有艺术号召力的‘活保’单位。”会馆负责人张卢告诉记者,许伯建书法展览前,会馆就明确了此次策划的重点即在对文化衍生产品进行设计、开发,从中精选出书法精品及艺术衍生品进行限量发售。“其中,以许伯建与潘伯鹰唱和诗蝇头小楷扇面为对象制作的成扇、以《司马光传》为展示内容的笔海,都很受市场热捧。”

  此外,近年来,会馆还举行了5场书画竞拍会,将老建筑打造成为重庆传统人文地标建筑、艺术品投资买家征集平台。据统计,在2012年夏季竞拍会上,会馆总共征集作品205件,成交额达到139.09万元,其中晏济元、蔡岚、江友樵、许伯建等大师作品市场增值潜力巨大,得到买家及收藏家的青睐。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