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7日迎立秋 民俗专家称二十四节气仍有积极意义

2012年08月07日 08: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8月6日,为了迎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江苏扬州市汤汪乡九龙湾社区开展民俗“啃秋”吃西瓜比赛活动,来自社区的小朋友欢聚一起吃西瓜“啃秋”。中新社发 孟德龙 摄  

  中新网北京8月7日电(刘欢)7日上午10点31分,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萧放认为,一旦进入立秋,气温就会逐渐下降,秋老虎也威风不了几天了。萧放同时表示,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人类与自然协调的时间指南,对现代人的生活仍有积极意义。

  立秋之后气温将逐渐下降

  萧放介绍,二十四节气是依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确定的时间点,每一时间点相距15天,如果以立春为起点的话,立秋在第十三个节气点上。

  萧放说,立秋是根据天文观测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位置,确定的秋季起始日,它表示季节转换的开始,但是并不表示气温会立即下降。民谚早就有“三伏在秋”的说法,末伏往往在立秋节气之后。因此,立秋过后,往往还有“秋老虎”的余威。根据北京市气象局网站的预报,7日北京气温为24℃到32℃,仍会让人感到闷热难当。

  “不过一旦进入立秋,气温就会逐渐下降,秋老虎也威风不了几天了”,萧放表示,“正可谓‘交秋一日,水冷三分’。”

  古人如何过立秋?

  在古代朝廷,立秋时要举行盛大的迎秋仪式。萧放介绍,立秋当日周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到京城西郊迎接秋气。天子回朝之后会对有功的军人进行奖赏,并开始军事训练,整顿法制,修缮监狱,审理案件,处分罪犯,征讨抗拒王命之人。这一季节,农人新收稻谷,进献给天子,天子尝新之前,先供给祖先。

  宋代,立秋当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宋代民间有戴楸叶民俗,人们在立秋当日将楸叶剪成花样戴在头上,以迎节气。这是与立春戴彩胜迎春相对应的民俗。

  此外,还有咬秋民俗。清代北京人在立秋日阖家同食西瓜、茄脯,饮香薷汁,寓意秋后可免暑热痢疾之害。

  二十四节气对现代人仍有积极意义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为适应农业生产的发明。古人依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令性质安排日常生活。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生存能力有所增强,自然时间的变化对人的影响也相对减少。那么,二十四节气是否对现代人已无意义?萧放认为,古人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比现代人要好。自然节律仍是现代人应当遵循的时间框架,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首先,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民的文化创造,是古人在长期自然生活中的经验总结,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遗产认知与继承的文化价值。

  其次,二十四节气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的文化时间,它是我们把握作物生长时间、观测动物活动规律、认识人的生命节律的一种文化技术,例如中医的季节用药习惯与治疗方式、日常饮食生活的季节调节与身体保健等。立春尝春、迎春、清明品茶踏青、立秋吃瓜秋游、大寒咏雪赏梅也是一种传统的时间生活情趣。

  再次,人类无论有多大的主动性与创造力,最终逃脱不了自然世界的时空限制。只有顺应自然,依循自然时序,人类才能生活得更加愉快幸福。在萧放看来,现代人应自觉传承二十四节气这一文明财富,尊重自然时间,尊重生命节律,享受色彩斑斓的自然时间生活。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