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子夜》手稿经历战火保存完整 保险箱里躲抗战

2012年08月09日 16:03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作家手稿是研究作家创作及文艺思想的重要资料。然而,作家的手稿又极难保存。特别是经历过动荡岁月的作家手稿,保存至今的寥寥无几。名作家的手稿,更是弥足珍贵。文学大师茅盾的著名长篇小说《子夜》的手稿,历经炮火连天的年代而能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这连茅盾自己也叹为“奇迹”!

  1930年,茅盾从日本回到上海以后,眼疾、胃病、神经衰弱并发,医生建议他休息,不能写作。于是,茅盾常常去在上海的同乡故旧那里聊天串门,与企业家、银行家、公务员、小老板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有了近距离的接触,从而产生了“写一部白色的都市和赤色的农村的交响曲的小说的想法。”

  茅盾在1931年10月开始动手写作,最初取名《夕阳》,暗喻旧社会的日薄西山,后来,他再三斟酌,决定改为《子夜》。子夜是最黑暗的时刻,也是黎明到来的先兆。从书名的更易中,可以看出茅盾思想在创作中的深化。应好友郑振铎的邀请,茅盾边写边将手稿交给商务印书馆的《小说月报》连载发表。不料,上海1932年发生了“一·二八”事变,日寇的轰炸中,上海商务印书馆被摧毁,《小说月报》因此停刊,茅盾交去的《子夜》手稿也化为了灰烬。

  炮火的惊扰中,茅盾发现,在“一·二八”事变中烧毁的《子夜》手稿,原来是夫人孔德沚抄写的手稿副本!茅盾自己用钢笔书写的原稿(首页见图)仍在家中!茅盾晚年在回忆录里写下了这一细节和惊喜。夫人的贤良淑德,使《子夜》手稿免遭厄运,也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1933年1月,茅盾的《子夜》由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引起社会广泛影响,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瞿秋白曾经预言:“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躲过劫难的《子夜》手稿,何等珍贵。

  茅盾自幼临摹董美人碑,之后逐渐形成自己端庄坚挺、俊秀飘逸的风格和老辣娴熟、淋漓尽致的书体,在“五四”作家中别具一格,深受大家喜爱。茅盾的手稿还有两个特点,一是手稿页面十分整洁,即使涂改,也让人一目了然清清楚楚。当年茅盾习惯写好后就在稿子上修改,修改后就送印刷厂排字,因此,茅盾为了让文化不高的排字工人看得清楚,十分注意页面的整洁;二是书写一以贯之,茅盾的手稿,无论是用钢笔书写还是用毛笔书写,无论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还是千字短文,书写的字迹一以贯之,首尾一致,保持着一种浓浓的文人气和书卷气,让人看过手稿原件以后爱不释手。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之后,茅盾夫妇匆忙中离开工作生活战斗了20年的上海,开始了八年抗战颠沛流离的战时生活。离开上海之前,茅盾把《子夜》手稿委托给在上海交通银行供职的二叔沈仲襄保管。沈仲襄是茅盾父亲沈伯番的胞弟,但是他只比茅盾大10岁,生于1886年。深知手稿价值的沈仲襄,将《子夜》手稿珍藏在自己工作的交通银行的保险柜里,从而使这部现代文学史上名著的手稿平安度过了抗战八年的烽火岁月。

  茅盾去世后,茅盾的儿子韦韬将完整的440页《子夜》手稿捐献给中国现代文学馆永久保存。今天,国人能够看到《子夜》手稿,与茅盾的亲人为保存手稿所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那是一场漫长的爱与责任的接力。

  钟桂松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