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四空战的烈士们:牺牲时平均年龄不到25岁
在南京航空烈士公墓里,一座座普通的墓碑上,刻着简单的碑文:姓甚名谁,家乡在哪里,毕业于何处,任什么职务以及阵亡时间。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悲壮的历史。八一四空战打响时,中国的空军将士还只是一群年轻的飞鹰,面对强大的日本侵略者,这些中华民族的爱国青年们视死如归,碧血洒蓝天,他们牺牲时的平均年龄还不到25岁。近日,记者寻访到了部分空军烈士的家属,揭开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还原最真实的中国抗日空军烈士。
铭记历史,铭记誓死捍卫中华民族尊严的抗日英魂。
□现代快报记者 郑文静 王凡
本版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这里,
刻着3306名
航空烈士的名字
为了找寻到参加八一四空战的中国空军烈士的资料,记者去南京抗日航空纪念馆进行了寻访。
南京抗日航空纪念馆位于紫金山北麓王家湾附近,这里集“公墓”“纪念碑”“纪念馆”为一体,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苏、美等国空军在中国大地上联合抗击侵华日军的英勇历史。
据“抗馆”工作人员介绍,航空烈士公墓始建于1932年,首批入葬的是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牺牲的黄毓全、吴明辉以及在北伐等战争中阵亡的空军飞行员30余人。以后,每年3月29日举行公祭,又陆续葬入一些空军官兵及学员。南京沦陷后,烈士墓立即遭到日军的破坏。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征用了两千多日俘将航空烈士公墓及附近的公路加以整修,此后将部分散葬于各地的空军烈士遗骸运往公墓安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公墓遭到毁坏。1985年,国家先后拨款45万元,对公墓予以修复,共立碑176座,全部为衣冠冢。航空烈士公墓是我国唯一一座抗日空军烈士墓。
1995年9月3日“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建成。纪念碑后的英烈碑上,共刻有3306名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航空烈士的名字。其中中国烈士882名,美国烈士2186名,苏联烈士236名,韩国烈士2名。
2009年,“抗日航空纪念馆”建成,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展厅分为“奋勇抗战”“国际援华”“壮志凌云”“缅怀先烈”四个部分。目前,这里已成为中外各界人士凭吊英烈的主要场所。
高志航:
张学良心目中的“空军战魂”
●辽宁通化人
●毕业于法国牟拉纳航校
●空军第4大队大队长
●1937年11月21日在周家口空袭中殉职
●追赠少将
高志航,原名高铭久,1908年5月14日出生在辽宁省通化县。他自小就亲眼看到日军在东北的烧杀抢掠,发誓要将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后来报考了东北陆军军官学校。
1925年,张学良在学校里挑选学生去法国学航空,高志航因为个子矮落选了。他写了封法语信给张学良,把名字“铭久” 改成“志航”,表明了献身航空的决心,终于如愿去了法国牟拉纳高等航空学校学习,毕业后回国担任东北航空处飞鹰队队长。
飞鹰队的驻地在沈阳东塔。1928年春天,高志航与一位流亡中的白俄贵族小姐葛莉亚结为伉俪。1929年,大女儿高丽良出生了。1931年,他们的二女儿出生。同年,九一八事变爆发。高志航来到南京,找到了中央航空署想参加抗日。但是,航空署规定凡空军军官不能与外籍女子通婚,高志航陷入了痛苦的抉择。
“是妈妈主动提出了离婚,她对爸爸说:‘你离不开飞机,你的国家也需要你。’妈妈跪在高家门口,将我托付给了奶奶。这是我和妈妈最后一次见面。”高丽良当时只有两岁,父母的很多事都是后来听爷爷奶奶说的。但很奇怪的是,她却能记得妈妈离开那晚的情景。“一个黄头发的女人一直把我抱在怀里哭,边哭边亲我,我的身边还堆满了毛绒玩具。我当时就想玩玩具,很烦这个把我抱着亲的女人,而且她满脸是泪,一直不肯停。”后来,高志航再婚,与妻子叶蓉然生下了一男一女。
1937年8月14日,高志航在对日作战中率先打下了一架日军飞机,打破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名扬四海。同年11月,日军18架飞机偷袭周家口,高志航没有躲避,登上飞机想要起飞迎战,结果被炸弹击中牺牲,时年30岁。
“1993年,张学良给我父亲的一本传记题字:东北飞鹰,空军战魂。我看见这题字时就想,张学良一定对我父亲印象深刻,当年,就是他送父亲去法国学航空的。”高丽良说,她很少看关于父亲的传记,她觉得那些传奇离真实的人生太远。“他保家卫国的信念,其实是当时中国所有热血青年共同的愿望。有时候,我宁愿他不是英雄,而是一直活在我身边的爸爸。”
高丽良还表示,她想谢谢南京人民。“大概是前年,我去南京的航空烈士公墓给父亲祭扫,我站在他的墓前,难过得直掉眼泪。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走过来,对我说:‘不要流泪,不要难过,人民不会忘记他。’我真的很感动,很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