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历史被恶搞成"麻辣香锅" 杜甫写15首情诗给李白

2012年08月28日 08:40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如果投拍一部唐朝黑帮片,男主角不选李白那就是亮瞎了狗眼。人家不仅是才华过剩到疑似外星人的诗仙,还是资深酒鬼、懂法术的注册道士、排名全国第二的剑客、热爱打群架的古惑仔、乱烧钱的败家子、吃喝嫖赌五毒俱全的浪荡鬼。夜总会里他吃得开,和当红男诗人一一搞暧昧,黑道上有一票兄弟,皇帝和贵妃都曾迷恋他,在隐士圈内他也是大红人。原来,李白就是一个会写诗的韦小宝啊。”

  以上桥段出自时下一本名为《圣人请卸妆》的畅销书,瞧这遣词造句,让人疑心在看古人的八卦周刊,这还是我们学过的那些历史吗?作者咪蒙,是位专栏作者。关于此人,该书封二上印有这样一段话:“以恶搞历史、解构名人、颠覆常识为己任。想和庄子聊聊艳照门、听墨子讲讲小孔成像、跟李白一起研究黑社会、拜李清照为师苦学赌术。”也不知是作者本意还是图书营销策略。

  为圣人卸妆还是化上浓妆

  在《圣人请卸妆》中,杜甫成了中国文人中第一抒情圣手,全然不是忧国忧民的形象。咪蒙给出的理由如下:他写给李白的情书,可考证的就有15首,题目还很露骨,比如《冬日有怀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天末怀李白》,“写李白,担忧他,维护他,为他感伤,替他叫屈,却丝毫没有顾及自己的处境”;当李白入狱、被流放、所有人都对他喊打喊杀时,杜甫竟然频繁地梦见李白,“他像一个焦灼的妻,担忧丈夫的安危,陷入一种凄惶的情绪里,不能自拔”。李清照被奉为宋代文坛小S,咪蒙说她是好赌、好酒、好色的“三好”女人。得出这些结论,也有诗文为证,比如好赌,《打马图经》中写的“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但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被作者翻译成“我天生就爱赌博,只要一上赌桌就没日没夜地陷进去了,比网瘾还严重。吃饭、睡觉早忘光光。而且啊,我赌了一辈子,不管赌多赌少,从来没输过。其实我也不想总赢啊,但银子它自己就是要‘哗啦哗啦’往我钱包里跑,挡都挡不住啊”。

  墨子是谢耳朵式的科学怪人,开创了一个高科技黑帮;阮籍是京城首席神经病,写玄学散文超脱得快要羽化成仙了,写诗却活像一位抑郁病人的日记;辛弃疾压根就不想混文学圈,人家的人生像一部重口味血腥武打片;郑板桥白天装穷叫苦做忧国忧民状,晚上花钱养男宠与美少年乱搞,在正人君子和猥琐大叔之间自由切换……凡此种种,都是《圣人请卸妆》告诉人们的。这到底是为圣人卸妆,还是为圣人化上浓妆?承认是捕风捉影、娱人一乐也就罢了,全书末尾偏又一本正经地列出长达5页的参考资料以示“严谨”。

  逮到细枝末节就添油加醋

  别以为《圣人请卸妆》就是那遗世独立的奇葩。眼下,恶搞历史读物俨然成风。比如不少出版社相继推出的“微历史”图书,《微历史:我是彪悍民国史》、《微历史:民国就是这么有趣》、《隋唐微历史》、《微历史·风华唐朝》等皆属此类读物。所谓“微历史”,其实就是用微博体写史,将历史以一个个小段子的形式集成,至于内容,人家的宣传语都说了,要一网打尽“权谋、军界、外传、怪状、世情、宏论、奇谈、性情、狂狷、秘史、野史、机智、花边”,专门“揭隐发微,专事小节;搜奇记逸,笔无藏锋”。再听听《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历史色盲讲故事》、《野史更疯狂:另类的唐宋历史风情》、《别笑,这是大清正史》、《北洋野史乱世军阀这么干》、《民国就是这么生猛》等一连串历史读物的名字,似乎就是要凭另类搏出位。

  曾记否,几年前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曹升的《流血的仕途》等一批通俗类历史读物的走红就备受争议。这类历史读物不同于人们以往所学、所读的历史书,作者以半戏谑半严肃的口吻,将各种历史素材大肆泼洒,一时间令故事好看异常。如今《圣人请卸妆》等恶搞类历史读物则循着这一路数越走越远了,与严肃绝缘,极尽调侃、耍宝甚至诋毁之能事。据了解,这些历史读物的作者大多没有历史专业背景,他们究竟有没有读过严肃史书,搜集的是第几手资料,通通不得而知,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他们逮到细枝末节就添油加醋的功夫了得。

  今天人们应该如何学历史

  面对历史读物呈现出来的娱乐化倾向,有人大呼:“一个激发我探索欲望的美丽4D历史新世界就这样诞生了”、“这样的历史看得真带劲”。也有人直言:“这简直是地痞流氓的腔调,不是恶趣味,而是恶俗到死”、“在微博当段子还可以,真要结集出版就诧异了”。

  今天,人们该如何学习历史文化值得深思。诚如一位读者的感叹:“一味地读严谨的历史典籍可能会让我们缺乏继续探究历史的兴趣,而一味读快餐文化下的历史书籍,不免也让我们变得更加浮躁。”采访中,记者听到了学界的担忧声:“当历史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真相是否会灰飞烟灭,在各自笔下改变模样?”复旦大学历史系邹振环教授、高晞副教授均坦言没看过也不会看这类历史读物。邹振环说光听这些历史读物的书名便感觉出其浓厚的娱乐化色彩:“它们不过是借历史的躯壳来进行创作,与历史本身应该没有多大关系。读者读归读,但不必将其太当回事。”高晞建议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啃一些经典历史著作,尽管它们不那么好读,却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记者 范昕 实习生 芮晴舟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