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发红包感谢让座的人 评论称国人的脸往哪放
发帖人“antony”称:8月31日,我们乘坐203去通惠钓鱼,在512(车站)上来一位老人,穿得很整洁,可能有80多岁了,我立即站起来给他让座,请他坐下。他坐下后拿出一个红包,非要给我,说他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内心很感谢那些为他让座的人,因此就准备了红包,来表示自己感谢的心意,希望让座的人万事如意!我听他这样说,不禁肃然起敬,伸手恭敬地接了过来。回家后打开红包,是2元钱和一张卡片,卡片上印着:“你高风格让座和帮助,感谢您!綦江代正兴”。在这里,我也祝愿代正兴老人万事如意,健康长寿!
老人名叫代正兴,退休前是当地一所财贸技术学校的校长,一年半来他已送出61个红包。(9月5日《重庆晨报》)
赞成
驱动道德血液回流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尊老爱幼,举手之劳。在一个温暖而成熟的社会,很多激活于不经意间的“微关怀”“微帮助”“微慈善”,恰恰就是芸芸众生“微生活”的重要幸福来源。围绕代正兴老人,61名让座者和61个红包即构成了一个城市的美丽风景。
爱与关怀从来就不是单向度的情感。道德的力量,在于传递、在于互动、在于复制、在于放大,在于社会的肯定和认同,在于示范引领下的追随模仿。现实中,某些地方之所以屡屡出现“不让座被扇耳光”的尴尬新闻,少数年轻人之所以难以形成让座的良好习惯,其中一个原因即在于,他们的让座不仅很少得到一声“谢谢”,甚至连起码的正面评价和人际互动也没有。缺乏评价和道德回流,使其逐渐流失了继续做好事的勇气和动力。毕竟,绝大多数普通民众的道德境界和道德标准,与社会道德高地上的雷锋、郭明义、杨善洲、李素丽等先锋楷模不可同日而语,他们仍然需要口头鼓励、精神激励和人格尊重。
“让座红包”是一种温暖的道德血液回流,同时也蕴藏了一个退休老教师的人生智慧和教育智慧——它明确地为受助者作了表达,向让座者作出道德肯定,完成了一次道德与心灵的对话,为他们所付出的正能量进行有益的“情感补充”“良善交流”;它更使让座者在实施道德行为的同时,充分感受助人之乐,从情感反馈及道德评价中净化灵魂,从而进一步固化和延续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在未来能够更加持之以恒地做好事、行善事。
张培元
身体力行感化社会
重庆这位叫代正兴的老人,对那些主动让座的人派发“红包”,一方面说明了老人家知恩图报的感恩情怀,另一方面则说明,当下社会语境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在离我们渐行渐远。
尊老爱幼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近几年来这一传统美德正在被扭曲变形,正在成为一种稀有的精神资源。一些人任性、自我,完全一副“唯我独尊”的架势,孕妇乘车他们可以视而不见,耄耋老者乘车无动于衷,由此人们发出了“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叹喟。
在这样一种社会语境下,代正兴老人身体力行,试图以自己的“回报”来感化社会,其用意和初衷是好的,但是靠“发红包”能否救赎我们的社会良知,有待经受社会的检验。拯救社会道德是一个系统工程,单凭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是难以成气候。但是,代正兴老人的这种“示范效应”也不可小觑,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他那样知恩图报,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善念、心怀感激,我们离文明社会就会越来越近。
倡导社会公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但是,我们又不能麻木不仁,任其社会风气每况愈下,必须有完善的教化措施和制度设计。
“有奖让座”它是一种感恩,不是施舍,是道德老人对道德的敬畏。那些手接“红包”的人可汗颜否?对老人让座本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老人却“知恩图报”,需要反思的不仅是让座者,我们整个社会都需要反思,他的这一“友善之举”拷问着世人的道德底线。
拯救社会道德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道德老人代正兴给我们每一个人上了一堂很好的“道德课”。
李红军
反对
卡片比红包更有价值
相对于“男子公交车上未让座被连扇5个耳光”,重庆八旬老翁代正兴给乘车让座者发2元红包,一反一正,凸显其新闻价值;不过,论社会意义,我还觉得“1张卡片”比“2元红包”更有价值。
“2元红包”,对于代老这位退休老同志来说,一周送出去几只红包,也不算多大的开支;而收到一只红包2块钱,对于让座者来说,也不算多大的收入,有这2元富不起来,没这2元穷不了。
“你高风格让座和帮助,感谢您!綦江代正兴”——就这么一张名片大小的卡片,其上的“感谢您”,其意“有三”。
一者,表达了谢意。花钱乘车,乘客之间,不让座并不犯法,让座是“讲文明”。所以,上车有人给你让座,多少有些“付出”,特别是长途乘车。这个时候,被让者,无论是老人还是孕妇,表示谢意,口头的也行,有代老这样的书面表达更好。
二者,也算是一种凭据。让座,是一种文明之举,被让座者说一声“谢谢”。虽然,对于让座者来说,让座之后,并无所求,但拥有代老的那张小卡片,起码也是一种“让座的证据”,也可作为一种纪念。或许,有了这种“凭据+纪念”,又会激励更多的人上车主动给老弱病残者让座。
三者,对“行凶逼让”是一种批判。因为没让座,就将人家打得鼻血横流,这已涉嫌“违法”。与最近几起“行凶逼让”比起来,代老的“1张卡片”上的“感谢您”,让我们看到“行凶逼让”的渺小,反而让他老人家更受人敬重。
与动物、植物相比,人,更具有社会性。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你、我、他”,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应该像代老这种“先尊重别人”,且“和谐”应该是双向的,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
张轶水
基本素质靠奖励
国人的脸往哪放
不久前,杭州公交车上一年轻小伙因未给抱小孩的夫妇让座,被对方扇了5耳光,一时间引发不小的争议。而就在杭州小伙不让座被打事件以后,其他地方又爆出几起因不让座引发的掴耳光事件:8月26日晚,济南115路公交车上,一小伙子因没给身边一位带小孩的妇女让座而挨妇女一耳光;当天下午,长春市102路公交车内,一残疾男子因未给中年妇女让座而被该妇女扇耳光……由此人们不禁要闻:巴掌扇出的是私欲还是道德焦虑?
不让座就给耳光,显然不是文明社会文明人的应有之举;而让了座就给红包,又该如何看待呢?80多岁的老人坐公交车,作为文明古国中的一员,让座应该是最基本的道德素质。如果这基本素质都需要用奖励来维持,国人的脸往哪儿放?同时,为了奖金而让座,即便是让座了,就能说明他的道德素质高吗?
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情:年轻人主动让座后,不仅连一句“谢谢”也没收到,有时还遭到白眼。让座只是一种道德倡导,不让座不会受到法律法规的惩处。既然是一种道德倡导,年轻人主动让座了,得到一句“谢谢”天经地义,这也叫“礼尚往来”吧!
让座给红包这种方式值得商榷,但老人的初衷很好,目的非常明确,所以老人表示,红包还要继续给下去,而且以后不光给让座的人发红包,凡是提供帮助的,都能收到他的红包。但愿世人都能读懂“让座给红包”的题中之意和弦外之音!
毛开云
■三言两语
●让座还是不让座,都是个人自愿,靠强迫靠制度不行。唯有给让座者起码的尊重,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代正兴
●我觉得即便这红包里没有钱,也鼓励了很多年轻人让座。虽然不是每一次让座都会换来谢谢,但是我希望换来的也不是理所当然的嘲讽和冷漠!更别说不让座就打人的事了!
——路瑶瑶
●让座是自愿的,给红包同样也是自愿的。所以这种情况还是少数,不会有太大普及的,毕竟每个人的想法是不同的。
——张鹏
●让座变买坐,你怎么看?
——梁恒鑫
●我们该感到惭愧吗?给需要的人让座吧,给你的或许有红包,但是更重要的是被让座的人一个微笑。
——浅歌
●人性本善,爱心是相互的,你施与别人阳光,别人会回报你明媚的春天。
——李雅
●难道有脸收这红包?——耿火山
●不提倡,把别人的一片爱心当成了交易的感觉,是在侮辱让座的乘客。如果我让座的老人给我红包,我肯定很生气并且会将红包扔他/她脸上!
——李秀
●互相尊重是一回事,但是给老人让座是应该的。还发红包?虽然不代表什么,但个人认为这么做不妥。
——郭进
●公交车上让不让座,最近成了许多市民尤其是年轻人,每天上下班都怕遇到的一道命题。
——闫果
●号召大家不是为了红包,是要做文明尊老爱幼的中国人。
——李心怡
●不要红包不用感谢。我坐公车必须让座。
——张源源
●看到这个,想到典故“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看来,孔子还是一名现实主义者。
——杜鹃
●越来越畸形了,这个社会!让座应是自愿自发行为,给红包是要支付劳务费吗?!此举把社会风气引向更坏的方向。
——马可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