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媒称莫言并未享誉全球:英文版作品很难获得

2012年10月16日 14:19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莫言作品英译本进入亚马逊全球网站畅销榜———

  对于国内的公众来说,这几天确实是热闹坏了,书店莫言的书被“疯抢”,旧书也被热炒至天价,“高密火烧”和烤鸡被标注“莫言故乡”,与莫言无关的产品也牵强附会,“送老师”、“送领导”的广告被抛弃,代之以“送莫言”。这一切正如莫言的小说一样颇具“魔幻”色彩,但是这些很难说与“文学”有什么关系。莫言说:“莫言热,不如文学热。”

  这几天,在亚马逊全球网站上,为莫言专门制作了页面专题,但相比较中国读者的狂热的热情,西方读者的反应则要理性得多,获奖之后,他的小说英文版《红高粱家族》曾一度进入畅销书排行榜前20位,而《生死疲劳》、《天堂蒜薹之歌》等几部作品也进入前100。

  ■影响还是有限

  几年前,德国汉学家顾彬的一句“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曾引起一场大讨论。多少人跳起来捍卫中国文学,其实不过是一个德国老头儿的个性化表达,却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应,大概是点中了某些人的软肋——对自己本民族文学的极度不自信。一个尴尬的事实是:这些年一直叫嚷着要走出去的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版图上的地位仍然微乎其微。

  在中国,外国文学大师作品选择很多,马尔克斯、村上春树还都曾登上过中国的畅销书排行榜,但是在美国或世界其他国家,中国作家的书很少出现,登上畅销榜更是绝无仅有。莫言和余华是被翻译得最多的两位中国作家。据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和东亚系的张旭东教授介绍,莫言的书从来不是畅销书,但从1990年代中期逐渐形成稳定的读者群。但是总的来说,中国现代文学在海外影响是相当有限的,中国古代文学影响要大得多,但在美国翻译文学市场都是很小的角落,现代文学是小角落里的小角落。在欧洲国家翻译文学在出版界可能占一半以上,但中国文学影响还是有限。

  当诺贝尔文学奖消息发布时,很多国家的书店里还找不到他的书。“莫言得奖后促使很多读者迅速google他的名字,为了更多地了解他的作品。尽管,莫言,这个多产的作家,在中国很有名,但还并不是享誉全球的作家。他的很多书都被翻译成英文,但是却很难获得。”《华尔街日报》写道。

  “在他获奖前,并没有很多人读过莫言的书,我们几乎完全不了解他。但是当他获奖之后,很多的读者到书店来寻找他的书。”一位书店老板说。在读者巨大的热情催促下,莫言的海外出版商已经计划在11月13日重新印刷他的《酒国》、《天堂蒜薹之歌》。

  这样的成绩,在此前几乎是很难看到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也许能让莫言成为真正的享誉世界的作家,但是这能不能带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对中国文学最终能产生什么影响,莫言自己在接受采访时坦率地表示,“现在还不好说,但是希望,莫言热,不如文学热。”

  ■注入的是信心

  80年代,那个文学的黄金年代,大概是回不去了,但是至少莫言获奖,让公众有机会“重建”了和“纯文学”的联系。原来,我们的文学除了市场上那些玄幻、官场、职场小说还有严肃文学。在喧嚣之后,十个人里面如果还剩下一个人被文字之美所吸引,那便是美事一桩了。

  从世界影响的层面,张旭东认为,在中国和莫言大体处在同一个级别的作家还有,莫言获奖是开了一个头。莫言获奖的特殊意义在于,他并没有兴趣去做一个“持不同政见者”,他没有表现出一种脱离中国社会和体制才能创作的形象,这对国内的年轻作者是个非常好的例证。他有一个普通的中国人能够享受的权利,也分担所有人都受到的限制,但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也可以写出最好的文学。

  对于中国以外的读者,莫言的作品是一个很好的入口,它为当代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信心,“过去我倾向于强调讲对诺贝尔奖别太计较,但话又说回来,它毕竟有煊赫的历史,它仍然是世界性的对某一作家的最高承认方式。一个在中国生活写作的作家终于得到这个奖,客观上还是有鼓励作用的。”

  信心,对于当下的中国文坛来说,大概是最需要的。多年的“诺贝尔焦虑症”就如同那只靴子,终于落地。年轻的作家们,终于可以放下包袱,轻松前行。问题依然存在,有关莫言作品的艺术批评也不是一味叫好。德国老头顾彬在莫言获奖后,依然在批评他,“只是在讲荒诞离奇的故事。”但这一次,没有人再因此愤怒,再红着脸跳起来辩护,剩下的只有理性的探讨。

  上帝只帮助那些帮助自己的人,诺贝尔文学奖不是上帝,而能拯救我们文学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文/本报记者 罗皓菱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