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炮王”余仁同:感王寨将日军炸得血肉横飞
余仁同像
余仁同,字均堂。1849年3月出生于安徽寿县正阳关。年轻时,他投笔从戎,参加了淮军,并因作战勇猛,被挑选到李鸿章的亲兵炮队,跟随李鸿章的副官汉纳根学习火炮技术。
汉纳根为德国陆军大尉,贵族出身,精通火炮。一天,汉纳根对李鸿章夸奖说:“我自入华以来为贵国组织炮队,未得一异才足尽吾学者。今得余仁同非常颖悟,他日成就可预以炮王期之。”
甲午战争初期,日军击败驻朝清军,霸占朝鲜半岛。1894年10月24日,日军又突破清军的鸭绿江防线,把战火燃到了中国东北大地。次年1月8日,占领了海城。
海城失陷,朝野震惊,清廷令宋庆夺回海城。接到急电,白发将军宋庆即率9000多人马,顶风冒雪,抵达海城西南山地马圈子、感王寨一带,安营扎寨,伺机发起反攻。
而日军第一军第三师团长桂太郎则指挥4500多日军直扑感王寨,企图围歼宋庆大军。当时驻守感王寨清军约5000人。双方人数差不多,但日军的武器装备占了上风。
感王寨之战打响后,余仁同率山炮营与日军激战。他“携望远镜登高略一眴视,下即开炮,远近高低百发百中”,日军被炸得血肉横飞。桂太郎见势不妙,急忙集中炮火狂轰清军的山炮营。
就在余仁同指挥山炮营奋勇反击的时候,一颗炮弹在他不远处爆炸,他的左腿被弹片击穿。
感王寨大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少有的几场血战之一。五六个小时的拼杀后,日军被毙69人,伤339人,伤亡人数约占战斗人员总数的9%。清军也付出了伤亡500多人的代价。
鏖战中,余仁同的山炮营对重创日军起了重要作用。在《日清战争实记选译·辽东之役》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日军的战地报道记载:“敌弹是瞬发弹,其距离测定之精确,为清军所未有。”
日军的战地报道还这样描述了当时的清军:“若干敌军大胆地出现于炮兵的左前方。他们甚至不再凭借清军善于使用的障碍,而挺着身子前进,向我猛烈射击。这真是清军从来未有过的勇敢行为!第七联队左翼的一个中队和第十九联队的各个中队,夹于这条射击线与正面敌弹之间,受到交叉火力的射击,伤亡特别多。”
此役后,余仁同的腿伤一直没彻底治愈,同僚叫他“余瘸子”。庚子事变发生后,1900年7月,他奉命炮轰天津租界法国兵营,“最奇者炸紫竹林红楼不失尺寸,洋人莫不胆寒,目为神炮。宋忠勤公(宋庆)以其智勇兼优,拔充马炮队统领官”。
8月6日,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杨村阻击战中,他测距、瞄准、击发,“战绩尤多”。但激战中突然接到进京护送“两宫西狩”的急电,迅即退出了战场。后来因护驾有功,提为记名总镇。
宣统二年十月十二日(1910年11月13日),已是二品顶戴赏戴花翎、钦授尽先副晋记名总兵衔的余仁同,“正在操场教练,突然旧炸伤处血流如注,昏晕坠马。亟扶归营,百治终无一效”。
余仁同事迹,详记于《寿春余氏族谱·余公均堂传》中(其作者为同乡秀才朱咸中),亦见于山东道监察御史李灼华光绪二十九年三月一日(1903年3月29日)向皇帝举荐余仁同的奏折中。
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