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丑闻致公信力丧失 学者:媒体权责应更明确
继上个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已故著名主持人萨维尔性侵案闹得沸沸扬扬之后,这个月BBC又遇到了麻烦。据路透社11月10日报道,BBC一档节目在报道一桩儿童性侵事件时,不恰当地影射一名政客,引发巨大争议。同日,BBC总裁乔治·恩特威斯尔先是出面道歉,承认是不实报道,并在当晚于BBC总部大楼外宣读了辞职声明。他说 目前辞职是件“最体面的事”了。
有媒体对最近BBC连续的丑闻做出评述,应该播的节目没播,不该播的节目却播了,还引发强烈争议,致使英国广播公司陷入“混乱”。所谓“应该播的”是指:《新闻之夜》曾经策划过的一期深度调查萨维尔性侵的节目,但就在调查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后,节目突然被撤下。今年10月,萨维尔被爆出在40年从业生涯当中性侵超过300人,这引发了人们对BBC新闻报道的可信度、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对恩特威斯尔的工作能力提出了质疑。
而“不该播”的,则是指11月2日BBC重头栏目《新闻之夜》的一档节目。性侵受害人史蒂文·梅沙姆在节目中说,儿时(上世纪90年代)在威尔士一家儿童福利院遭到一名保守党资深政客侵犯。在没有任何确认的情况下,节目就隐晦地暗示了该名资深政客的身份。节目播出后,英国前保守党上院议员麦卡尔平被对号入座,一些网友指称他与性侵儿童事件相关,并在网上流传。这引起麦卡尔平的强烈不满,他发表了一份措辞严厉的声明,称节目中指认“完全错误”,严重诽谤他的声誉,由于节目的“暗讽”,随后性侵受害者梅沙姆出面澄清,称麦卡尔平不是施暴者。原来,梅沙姆去警察局指认性侵者时,警方出示了一张照片,并告知他这个是麦卡尔平。9日,他看到另外一张照片时才发现认错了人,而节目播出时节目组并没有跟他确认那张照片是否是麦卡尔平。而作为BBC的总裁,恩特威斯尔直到节目播出后第二天才知道犯错了。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小普说,真正导致BBC公信力下降的,其实还是“萨维尔事件”,而最近曝光的“麦卡尔平事件”,因为追责及时、勇于承担,不太会伤及其信誉。因此对于媒体来说,完善的制作规范和追责机制缺一不可,这或许是我们能从中获得的教训。
公信力的失去
北京晨报:对于最近BBC连续出现的丑闻,您怎么看?
周小普:任何媒体,错误的报道都肯定会有。因为媒体每天都在接触大量的新事件,而且都是人在操作,出错是难免的。具体原因可能各有不同,但是总体来说,错误新闻的出现,往往都是人为原因,如操作上的失误,制度、管理不到位,甚至是形成了一个错误链条等。聪明一世的人,也有糊涂一时的时候。所以我觉得“麦卡尔平”这类错误新闻,虽然少见,但也不是绝对不可能的。
北京晨报:有评论说BBC的公信力正在下降,您认为呢?
周小普:“麦卡尔平”事件,因为追责及时、勇于承担,反倒显得有责任感。可怕的不在于犯错,而在于不承认、甚至隐瞒,这才会真正影响媒体的公信力。“萨维尔”事件和错误报道不同,它恰恰是隐瞒真相,明知故犯,因此对于BBC公信力的影响非常之大。当然,连续出现负面事件,一定会对BBC多年形成的声誉带来巨大伤害。这也是让大家都感觉非常痛惜的。
周小普:媒体的权责应该更明确
于11月10日辞职的恩特威斯尔被称为BBC“最短命”的总裁,这位有将近30年新闻生涯、在BBC工作超过20年的总裁,刚刚在今年9月17日正式走马上任,到其11月10日宣布辞职,前后仅8周。然而就在这8周中,BBC连续被曝出“萨维尔事件”和“麦卡尔平事件”,并且导致《新闻之夜》下属所有新闻调查节目停播。BBC理事会主席帕滕把恩特威斯尔辞职的11月10日形容为自身“公众生涯中最糟时日之一”,但认可恩特威斯尔辞职所展现出的勇气。BBC信托会主席彭定康则表示:“目前BBC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工作信任危机,管理层需要负一定责任。”
对于恩特威斯尔宣布辞去BBC总裁的举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小普认为:“完善的操作机制可以尽可能地减少错误的出现,同时严格的发现机制、问责机制则是在错误出现之后,最好的弥补办法,也是挽回公信力最好的方式。BBC最近接连被曝出的丑闻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教训和经验,并应该引起所有媒体人的重视——第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机制,问责到人,制度管人;第二个就是要明确媒体的权责,作为公共组织,媒体的设计、监管和监督都需要公众的参与。”
最大的教训
北京晨报:恩特威斯尔辞去BBC总裁的行为被认为是有勇气的表现,对此您怎么看?
周小普:对于个人来说,确实可以称为有勇气,但作为一个公共事件看,更多是一种责任的承担。对于BBC来说,他们制作新闻有非常严格的法律规范,层层的管理制度,非常详细的操作流程,从新闻源到最后的播出,都有一整套完整的机制。即便如此,从最近连续的新闻事故中,也可以发现,不规范行为仍旧存在。
但是另外一面,BBC总裁的辞职也让我们明白,他们不仅有新闻制作过程中的规范,也有完善的发现机制和处理机制,特别是问责机制,出问题以后,最主要的负责人要承担责任。其实不仅是恩特威斯尔,类似的事件还有不少,比如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新闻》主播、被称为“美国三大主持人之一”的丹·拉瑟,也是因为失实报道而告别主播台的。问责到位,这正是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和经验。
北京晨报:为什么说问责到位是最大的教训呢?
周小普:完善的规则不仅是事前的约束,同样也包括事后的问责,没有问责,许多错误就会一犯再犯,没有到位的问责,即便是一次处理了,也会是治标不治本。
用制度管人
北京晨报:为什么BBC近期会接二连三地被披露出丑闻事件?
周小普:错误新闻的出现,并非全部都是丑闻,真正的丑闻是故意制造或者掩盖错误,这才会动摇人们对新闻业的信念。比如“萨维尔事件”,BBC故意隐瞒错误,这必然会对BBC的公信力造成深刻的伤害。
北京晨报:那么,错误新闻与丑闻事件之间有什么不同?
周小普:错误新闻出现的原因,具体各有不同,排除像“萨维尔事件”这种人为的错误,其他的错误新闻往往是操作失误。新闻最终是人在进行操作的,即在发现新闻、报道新闻、编辑新闻等不同步骤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就像BBC在其以往的新闻报道中,出现重大错误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少的,但是小错误则肯定会不时地发生。
北京晨报:对于我们的媒体来说,如何才能减少错误新闻的出现呢?
周小普:建立完善的规则,在操作层面,比如新闻至少要是双来源,只有一个来源的新闻不可信,还有层层的核查、管理制度等对新闻进行审核。此外,还应该有发现错误的机制,也就是监督检查,有追责机制,问责到人,直到最大的主管。比如记者的规范是什么,编辑的规范是什么,主编、总裁等高管或领导的责任又是什么?这些都应该要有明确的制度来保证,这就是制度管人。
追责直到领导
北京晨报:对于媒介从事报道和刊发新闻的工作性质来说,问责制对其为何如此重要?
周小普:没有责任人、没人负责,问题就不会得到解决。实际上,今天我们的媒体,在制度规范建设上仍需不断地改进。像有些之前发生的假新闻,虽然故意编造假新闻的记者应该负有主要责任,但当班编辑有没有尽到核查一手证据的责任呢。当然,我相信编辑一定问了,可是有没有负责任地进行严格核查就很难说了。而如果没有把做假新闻的机制铲除、漏洞补齐,则假新闻、丑闻事件的问题不会得到真正的解决。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管理上的责任其实在领导,他们有没有尽到责任、所有责任是不是都有人承担等,这些才是更重要的。
因此,我认为,问责制应该要达到一定的层次,主管要负责,必要时要问责到最大的责任人,这是我们所缺少的。
北京晨报:我们的媒介为什么会缺少对最大责任人的相关问责呢?
周小普:现在的媒体制度建设尚不完善,媒体管理制度的保障还远远不够,缺乏全面、严谨的法律法规的条款进行制约与惩罚。这就使得媒体在出现错误新闻状况的时候,我们想要追责到底真的是比较难实现。
今天我们新闻媒介总体的接触率出现下降的趋势,这有新媒体冲击的原因,也有传统媒体管理方式相对落后的原因,这是无法回避的。我们在媒体制度建设上,如果不加紧改进、完善,未来必然会影响到媒体的公信力。
明确媒体权责
北京晨报:除了问责机制之外,还有什么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周小普:西方媒体世界中,很多百年老店不倒,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和他们有一套适合媒体生存的设计有关。其一,媒体规则的设计、监管、监督、问责等,其中媒体同业公会、社会评议组织的力量不可小觑。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的进入,使得媒体必须重视自己的社会责任,否则就要受到追责,甚至是很难继续生存。其二,媒体是一种公共组织,既然是公共组织,就要有保障公共利益的机制,没有这样的机制,就会受到公众的抵制和反对,同样难以生存。
北京晨报:公信力的建设和维护是否也和规则设计有关呢?
周小普:是的。媒体的权责应该具有更加明确的定义,媒体在行使监督权的同时,也应该有监督的规范,要承担社会责任,而且也要有问责机制,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权责明晰不仅使得媒体更加畅通地监督社会,同样也使监督行为更加规范。这样媒体才有可能有持久的公信力。
晨报记者 周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