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岁红军:挥手枪抄扁担 率200多人突出重围(图)
一手挥手枪 一手抄扁担
当年率200多人突出日寇包围
今年3月16日,住在河南省军区第三干休所的老红军黄开群迎来了108岁生日,他是目前健在的全军最年长的老红军。黄开群在抗战中有着不平凡的经历,目前黄老在住院治疗,不便打扰,88岁的老伴儿郝书琴讲述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抗战故事,“老黄在抗日的时候,身经百战,九死一生,不过他的命真大,虽然受了很多伤都挺了过来,还成了老寿星!”
郑州晚报记者 张翼飞
实习生 孙逸璠 文/图
当年躲鬼子扫荡
百姓睡觉不敢脱衣服
郝书琴是河北馆陶人,她在家乡读抗日高小时就参加了抗日活动。当教员的父亲参加八路军,在一次游击战中被俘,被押往日本北海道做苦力,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回到中国。
“日本人打进来后,那些年老百姓就没有脱衣服睡觉的,一听到有人喊‘鬼子进村了!’起来就跑。”郝书琴回忆说。
一天早上,郝书琴的爷爷起早转圈,老远就看见了太阳旗,边跑边喊:“快跑啊!鬼子进村了!”
住在郝书琴家的几个民兵和部分村民来不及跑远,被日军骑兵包围。民兵们被日军用刺刀捅死,惨不忍睹。
抗日烽火中的恋爱约定:
不赶走鬼子决不结婚!
日军扫荡了离郝书琴村三里地的另外一个村,把村民用柴草捆着,然后蘸上汽油点燃,牵着被捆村民走,把人活活烧死。“日本鬼子太残忍了,我恨透了他们,所以也投身革命。”郝书琴说。
1945年春,郝书琴中断学业参加八路军。她与黄开群相识在冀南军区三分区,是三分区政委两口子为他们牵线搭桥。
“我当时18岁,他38岁。他嫌我太小,我嫌他太老,还有一只眼在长征中负伤失明,长得不好看。”谈起两人的恋爱过程,郝书琴至今忍俊不禁,“了解老黄的首长、警卫员都来劝我,特别是一个饲养员,跟我是老乡,拍着胸脯跟我保证老黄人好,靠得住,将来会照顾你一辈子,这样我们才明确关系。”
虽然明确关系,但黄开群给郝书琴定下一条规矩:“不赶走日本鬼子决不结婚!”
后来郝书琴才知道黄开群当时的真实想法,他是害怕万一自己牺牲了,会耽误她一辈子。
潜入敌后跌落深沟
用烟袋锅逃脱
黄开群是安徽六安人,1929年参加农协和赤卫队,土地革命时期在红四方面军当战士、排长、连指导员,在四方面军总医院任卫生队长、粮秣队长,参加过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三、第四次反“围剿”,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两次负伤,长征中跟随四方面军三过草地,因右眼失明、右耳失聪,他含泪从前沿转入后方,负责后勤保障。
虽然身经百战,但黄开群很少在儿女面前炫耀战功,只有特别高兴的时候,才会谈起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郝书琴说:“老黄比较得意的是,1939年1月,他参加了冀南军区的春季反扫荡,歼灭日伪军3000余人,粉碎了敌人企图控制冀南平原的计划。”
1940年3月,冀南军区领导交给黄开群一个重要任务,派他到敌占区印制地图。那天,细雨绵绵。黄开群白天察看地形,晚上带着一个骑兵连驮着印地图的机器开始秘密地向敌占区转移。没想到在离敌人碉堡20米处被发现,敌人机关枪不停扫射,其中一匹马受惊,向反方向跑去,其他马也跟着跑起来。
在躲开敌人火力后,黄开群和其他战士分头去寻马。夜黑路滑,他不小心掉进敌人挖的壕沟里,面临被敌人活捉的危险。壕沟特别深,又下着雨,越是奋力向外爬,身子就越往下沉。黄开群不再盲动,一摸兜翻出个烟袋锅,他就在沟壑两边用烟袋锅挖出一个一个的洞,脚踩着洞爬了上去,辗转返回部队。
身处险境
率200多人突出重围
1942年4月29日,日军向冀南抗日根据地突然发起进攻,实行“铁壁大合围”,冀南军区司令部被围,司令员陈再道、政委宋任穷身处险境。
军区决定向西南方向发起突围,由骑兵团打掩护向前猛冲,硬生生将敌人的包围圈撕开了一道口子。黄开群当时骑马也冲了出去,但遇到一位负伤战士,他将战马让给战士,自己徒步突围,不料却与部队跑散,再次被敌人兜在包围圈中。
当时黄开群身边只有一名参谋、一名司号长。危急之中他让司号长吹调号,把在军区集训突围时被冲散的十几名小号兵调过来。听到号声,被冲散的干部、战士和老百姓都集结过来。黄开群大声喊道:“同志们,现在是最危急的时刻,不怕死的跟我冲,冲出去就能活下来!”
他命令小司号员一起吹起冲锋号,自己一手挥着手枪,一手抄起扁担,身先士卒向西北方向突围。原本被司令部突围吸引到西南方向的日军,听到西北方向突然响起密集的冲锋号,以为这里才是八路军的突围方向,又调回头向西北方向围堵。黄开群这一举动,不仅吸引了敌人,掩护了冀南军区司令部突围,200多名干部群众也得以脱险,冲出敌人的包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