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劝告灾民博客遭炮轰 余秋雨:我为什么饱受争议

2008年07月18日 14: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资料图:中国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 中新社发 张彩林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余秋雨无疑是近二十年来中国文化界最富争议且争议最持续的人之一。6月5日,余秋雨发表博客文章《含泪劝告请愿灾民》,引起新一轮的争议。他拒绝本刊记者关于此次争议的采访,但接受就一些文化问题的采访。余秋雨通过笔答描述自己在中国新时期文化建设中的意义,并对一些质疑作了间接的回答。

  富有争议的现象并不必然深刻地反映社会文化的变迁,但作为一种征候的意义总是存在的

  余秋雨始终是个受争议人物。

  5·12汶川地震后他的一篇博客,又让他被争议了一把。

  这篇博客发表在6月5日,题为《含泪劝告请愿灾民》。余秋雨希翼通过自己含泪苦劝的悲情态度,让灾区民众以大局为重,不要因为倒掉一两座学校而成为外界反华的口实。

  此文一出,顿时引来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认同者认为他语重心长,极具责任感;反对者认为他是站在“死者身上跳舞”。

  这篇发表在新浪的博客遭到网友“炮轰”。随即近100页反对者的留言全部被删掉,之后博客评论功能也被关闭。

  记者就争议直接向他提出约访,得到的回复是,现在什么都不想说,而且很忙。

  事实上,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余秋雨这些年在社会上的言和行,已经描绘出了一个余秋雨式的思想K线图。

  上海文化批评家张闳对余秋雨的言论一向关注,上世纪80年代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问世以来,一些文学批评家们把他的历史散文戏称为“文化口红”。如今,张说,当余秋雨作为“文化口红”的功能在于丹和易中天的普及面前日益褪色时,他正试图向“多功能口红”完成一次华丽的转身。

  此前不久,余秋雨针对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的落马,进行了一次“痛打落水狗式的评论”。他在评论中颇具勇气,不止是陈良宇,对于上海的“跪拜”文人,余秋雨也毫不留情地给予投枪。

  余的文章叫《我说的就是这个名字》。他说,有一次,被一位朋友硬拉去参加一次活动,当时上海一批人文学科专家都在。那些专家们在发言中频频提到一个名字,不带姓,只说后面两个字,显得十分亲切和熟悉。他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旁座一位先生很惊讶地告诉他,这是这座城市的最高领导啊。

  余秋雨不解,这个领导人肯定不是从事人文科学研究的,为什么这么多学者教授一次次不怕重复地提到他呢?这是一种“精神跪拜”,那天跪拜对象并不在现场,可称之为“缺席跪拜”——这个被学者教授们一声声亲切呼唤的名字,就是“良宇”。

  他在文章最后说,“真正的知识分子是应该对公共权力担负监察责任的。但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很大一部分,主要在从事对无权力者的批判,发泄对同行的嫉恨。”

  但此后,余的《含泪劝告请愿灾民》这篇博文,恰恰引发了网上的争议。

  这种争议背后的“纳闷”还得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

 [1] [2] [下一页]

编辑:吴歆】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闆风珶鎶骞冲彴 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闆风數绔炰笅杞藉畼缃 瑙傜偣銆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