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半年戏剧:戏剧已死?失望中翘首以待——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2010年上半年戏剧:戏剧已死?失望中翘首以待
2010年05月12日 10:30 来源:人民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田沁鑫执导《红玫瑰与白玫瑰》。(2010年时尚版)
北京人艺排演《大酒店套房》。
话剧《老舍五则》剧照。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2010年上半年戏剧:戏剧已死?失望中翘首以待

  前不久,一位演员剑指时下戏剧的庸俗走向,一句“戏剧已死”让不少媒体“转载”。这句话中的偏激,媒体只顾看热闹的炒作,对时下中国戏剧起不到建设性作用。不如结合近来上演的剧目(以北京戏剧市场为主),用事实说话,来看一看我们的戏剧究竟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生态环境中。

  先看看业内人士与戏剧研究者提供的两种数据。“目前北京每周都有两到三部新剧目演出,全年上演两百多部舞台剧。”“2009年,北京、上海两地上演剧目70余部,总票房3亿以上。” 这些数字对于缺少戏剧传统,戏剧发展并不发达的我们来说,初一看还是很振奋人心的。再看看地铁里、杂志里、广播里越来越多的戏剧演出广告,散落在各个演出场所的越来越精良的戏剧说明书,似乎都在对人们说:“戏剧火了!”

  究竟当前国内戏剧状况如何呢?

  民间“段子式”都市剧一拥而上:危害戏剧市场

  先来看一下制造出这些数据与繁荣景象的戏剧主体是谁。以个人观戏经验而言,我现在处于“怕”进剧场的阶段,而有这种感受的人不在少数:一次次走进剧场,所见多是相似的主题(都市男女),雷同的表现手法(匍匐到尘土里的娱乐),看不到创作者对生活的爱与智慧,更谈不上戏剧场独有的魔力与能量。

  如果您平时不看话剧,则有个便捷方式能够直观了解到当前戏剧市场的主体——打开中国票务通的网站。这家公司承包了戏剧演出市场中70%剧目的票务机构,足以包含戏剧市场的“大多数”。

  通过票务通清楚地看到,最近这一个月有近60个剧目上演。除了国内戏剧导演代表林兆华《老舍五则》、田沁鑫《红玫瑰与白玫瑰》(2010年时尚版),孟京辉《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北京人艺的《大酒店套房》等少数精品外,构成戏剧市场演出主体的反倒是来自民间的都市剧,如《鲜榨小夫妻》、《有多少爱可以胡来》、《左爱右情》、《超级马丽》……

  如果遵循“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种逻辑,这类都市剧的存在有其价值:让观众们在舞台上看到自己的生活被复制而得到宣泄,让基本是由段子拼凑出的舞台剧为都市中人减压的,让想要涉足戏剧创作的人得以一展身手——但是,当这类作品成为戏剧演出市场的主体时,我们需要有所“警觉”。

  站在国字头剧院的全局立场与高度,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周志强借用经济领域中的术语指出戏剧市场潜伏的危机。“‘柠檬市场’理论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好的商品遭受淘汰,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从而取代好的商品,对于‘经验商品’尤其如此。而戏剧观赏正是典型的‘经验商品’,除了品牌和口碑评价之外,媒体宣传、制作方广告、舆论评价等式戏剧消费者最主要的消费依据。遗憾的是,这三个左右戏剧消费行为的主要指标在当前戏剧市场中最容易被人为操控,出现信息失真,加大了观众在戏剧市场的消费困惑。如今,演出市场的‘柠檬效应’不断显现,情况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程度。”

  从个人角度出发,同样不难体会当这一类戏剧日渐成为主体时,对戏剧观众的伤害。试想,当一个从没有看过戏剧的人走进剧场,看到的第一个戏剧就是电视肥皂剧式的闹剧,他(她)或许只是“一笑而过”。然而,当他(她)一次次走进剧场,所见都是这类戏剧时,这位观众或许以为“戏剧原来不过是电视小品。”

  为什么这类戏剧会成为“主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一看是谁在做这类戏剧——林林总总的文化公司与戏剧团体。这其中不乏严肃认真者。但民间身份让他们难以拥有来自政府的扶持。如北京开心麻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晨所说,“与国有演出机构相比,民营机构在剧院资源、融资渠道、政府部门支持等方面有着先天不足。”出于生存压力与创作水平的局限,这一群体多数选择低矮娱乐。

  而更多是揣着投机心理的商人。搭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快车,投资者可以得到政策优惠与名利双收。与影视产业相比,戏剧的投资成本低得多,其中小剧场戏剧的创作门槛更是低微。这吸引了不少人投资,虽然现在因为同质化严重和这类市场的日渐饱和而难以盈利,但依然有人抱着试一次的态度投身其中。

  当英国戏剧同行为了培养未来观众而颇费苦心时,我们的戏剧在繁盛闹剧里虽然获得不少笑声和票房,但失去了很多人对戏剧的尊重,流失了一批之前用数年培养起来的老观众。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