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珍贵舞乐文物亮相北京 新技术让艺术活起来
【解说】7月15日, “西域回响——新疆古代舞乐文物展”在北京拉开帷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带来了120余件(组)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多达15件,大部分都是首次亮相京城。
新疆珍贵舞乐文物亮相北京 新技术让艺术活起来
【解说】7月15日, “西域回响——新疆古代舞乐文物展”在北京拉开帷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带来了120余件(组)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多达15件,大部分都是首次亮相京城。
【解说】布置精美的展厅内,珍贵的文物在明亮的灯下纤毫可见。国家一级文物绢画《舞伎图》鲜丽浓艳,画中舞女红裙曳地、轻拈披帛,展现了唐代舞伎华美的风姿。距今约2500年的竖木箜篌,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为世界出土年代最早的拨弦古乐器;唐宋时期的佛教说唱剧本《弥勒会见记》兼具文化、学术与艺术价值,不仅是目前发现的西域最早的戏剧文本,而且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具有开拓性的地位。
【解说】三千年前的康家石门子岩画、青铜时代的陶埙、汉代的铜铃、4-6世纪的克孜尔石窟天宫伎乐图、唐代的百戏俑等,不同时代、不同种类的文物绘制出斑斓多彩的西域舞乐版图。
【同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馆长 侯世新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东西方文化在这里融合,因此在新疆出土的文物,既有来自西方的乐器,也有来自中原地区的乐器,还有本土的乐器,比如说有木制的箜篌,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比如说陶埙,是青铜时代的,我认为最最珍贵的,比如说我们的帛画,在唐代距今1500多年的丝纺织品上,画出仕女,手拿乐器,盛装出行,这些精品文物,这次我们全都有带来。
【解说】彩绘苏幕遮舍利盒是一件十分罕见的反映龟兹歌舞戏艺术的形象资料,主办方通过现代技术,用动态数字展览再现彩绘舍利盒上的舞乐场景,观众能够自如地放大或缩小舞乐图景,更生动、更直观、更立体地领略龟兹舞乐的千姿百态。大剧院艺术品部部长刘欲晓表示,希望文物能在大剧院的公共空间活起来,让观众获得更多的知识。
【同期】:国家大剧院艺术品部部长 刘欲晓
在剧院里面,我们了解的是表演艺术,在剧院外的公共空间里,我们可以了解知识,有很多相关的讲座,让参观者,让老百姓来近距离的了解艺术,多元化,多角度的感受艺术,所以它不是一个纯粹的平面的艺术,我们希望文物在大剧院里发出不一样的声音,让文物活起来。
【解说】据了解,“西域回响——新疆古代舞乐文物展”将持续到9月15日。
记者让宝奎 北京报道
关键词:
分类名称:
文娱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