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联盟委托第三方机构出题更加公正,高校也能从考务中解放出来。”“一所高校如果是委托其他机构来命题,那么高校本身的培养目标该如何实现。”在上周举行的第六届上海高校校长沙龙上,沪上两所高校校长对同一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三十多所高校的校长热议未来自主招生的方向,校长们坦言,自主招生是整个高校改革的瓶颈,这个问题不解决,所有改革都是空的。
大学基本没有选拔能力
“为什么自主招生在今年的震动那么大?根本原因在于对自主招生定位的看法不一致。”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办主任丁光宏说,教育部认为自主招生是招特殊才能的学生,所以划定5%的比例已经足够了;而从高校的角度来看,自主招生是大学走向自主办学的一条道路。高校要实现这个权利,没有一所大学会定位在招偏才、怪才上,而是招符合高校发展理念和培养目标的学生,最终要实现全面自主。
丁光宏认为,在国外任何大学,招办的雇员最少有三十多个,多的达到六七十人,都是专家型人才,有很强的甄别人才、选拔人才的能力和经验,他们会在全世界挑选人才。而中国的大学基本没有选拔人才的能力,一旦被推上自主招生,社会不认可,甚至连自己的大学教授都不认可。因此,制定实施完善的、能够体现公平公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招生制度,有很长的路要走。
丁光宏还透露,未来复旦大学将给学生充分选择学校、专业的机会。将对专业进行大幅度调整。据他介绍,2010年录取的学生,专业满足率达到了94%,70%录到了第一志愿。
自主招生不是终极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说,交大参与的七校联考,委托国家最权威机构国家考试院出考卷、做考务,最大的特点就是招考分离,高校不再介入命题和考务,增强了自主考试的公信力。但也有校长认为,第三方命题如何能够体现学校的培养特色,怎么考,考什么,还需学校进一步研究。
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周哲玮认为,大学招生只有一个“有利于”,就是是否有利于中学进行素质教育,如果为中学开辟了新天地,就是对的,如果不把中学教育看做大学招生改革的根本目的,就会走到斜路上去。他认为,现在不应该讲考试改革,因为没有比中国高考更高水平的考试了,而应该讲招生改革,所有学生都参加高考,怎么录取由各学校自己设计。责任与自主权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个责任就在学校身上、在校长身上。
丁光宏说,改革要最大程度减轻学生负担,但到了今年2月,高校所结成的三大联盟,将在三个周末集中举行考试,考生的负担仍然没有减轻。目前的自主招生只是过渡性方案,不是终极方案。
本报记者 李雪林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季】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