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只要有需要,一般学校向上面打个报告,都会批钱”,甚至建一所厕所都需要几十万元。但许多农村中学的学生却无视这种条件的改善,提起自己现在的学生,49岁的安徽农村中学教师宋立江(化名)显得很无奈,“现在有一些学生不愿意努力学习,几乎都在混日子,说起来就让人生气。”
宋立江,安徽省北部一名农村中学教师,19岁参加工作,已经在教师的岗位上干了30年,多年来担任初中物理老师。他告诉记者,目前的他所在地的农村教育状况堪忧,主要体现在农村学生上学的积极性越来越差,许多学生根本没有刻苦学习的意识,混日子成了学生的主流情况,即便成绩前几名的学生,都缺乏足够的学习积极性。“老这样下去,肯定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农村的孩子越来越不愿意上学,与城市的差距也会愈大。”
记者在安徽部分农村采访时发现,不少学生厌学、学生流失成为农村中学面临的一个新难题。
“满校园都飘着撕毁的磁带”
近日,宋立江所在学校的学生们领到了免费的英语辅导材料,附带着正版的英语听力磁带,但不到两天时间,校园里随处可见被撕毁的磁带,“满校园都飘着撕毁的磁带,一发下来,他们就拿着浪费掉,就把破坏当成一种玩耍,看着都心疼,这些可都是正版的磁带!真是没有办法。”
该校几位老师告诉记者,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近年来表现尤其严重。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根本不认真听课,“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该干啥干啥,显然不把课堂当回事,更不把老师当回事。”
这所学校当年的硬件设施非常落后,教室是简陋的瓦房,大部分房子由于年久失修,上面露着天,外面下大雨,室内下小雨。由于缺少资金,学校的许多必要的教学设施都严重缺乏。但是,这所普通农村中学每年可以为县重点中学输送十来名高中生,其中很多都是公费,这在当时的农村中学很不容易。
而现在,每年很难有学生再考上县重点中学了,这一结果也让许多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大打折扣。“现在即使前三名的学生,也不会下大工夫去学习,长期下去,我们自己都教着没劲。”该校一名初三班主任对记者表示。
一位县重点中学教务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即便是高中生,如今的学习积极性也很低,“不管老师怎么苦口婆心劝,但几乎不起作用,大部分学生根本不当回事。”
与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学校硬件条件的显著改善。近几年,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目前宋立江所在的中学不仅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还购买了电脑,食堂、厕所全部改建,据了解,仅厕所一项上级部门就投资了几十万元,当然还有花大价钱修的塑胶篮球场,“现在,只要有需要,一般学校向上面打个报告,都会批钱。”宋立江说。
但这些硬件条件的改变,丝毫没有提升学生的上学积极性,许多学生甚至无视这种条件的改善,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还体现在失学率的增多。据该校校长介绍,当年,学校里学生总数可达到500多人,目前虽然有其它学区的学生合并过来,但总量还不足300人,除去近年来生源总体减少、一些学生去县城读书等因素,更多是辍学的学生,“初一的时候还能有四个班的学生,到了初三,连一个班都凑不齐了,学生早早没影了。”
“回报率太低,读书不划算”?
“在我们这所学校,学习再好也很难考上重点高中,再说即使考上大学,毕业了找不到好工作,家里花的几万元钱不知道什么时间能收回来。我们村的两个大学生工作两三年了,每年给父母一千元钱,还没有人家出去打工的给家里的钱多呢?回报率太低,读书不划算。”正在读初二的晓梅对记者讲到,等读完初中她就跟随在江苏打工的姐姐,出去赚钱。
“现在农村一人上学导致家庭贫困的现象不在少数。一旦有毕业找不到好工作,好几年偿还不了因为读书欠下的债务的例子出现,会在农村迅速传播开来,这也会在农民中形成了一种舆论,与其读了大学找不到工作,不如早点出去打工,不仅省了学费,还能早早挣钱。”对于村里孩子上学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一位村主任这样分析。
在宋立江看来,由于教学质量与城市有着先天的差距,他所在的县每年虽然也有不少学生能考上大学,但绝大多数难以进入重点高校,能考上清华北大这种名校的更是凤毛麟角,往往几年也出不来一个。
而这种情况在近年来更是明显。该县教育部门一位负责人也证实,近些年,该县考上的重点大学确实越来越少,学生考上的多是一般的高校或者大专,因此,这些学生大学毕业后,即便能找到工作,待遇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投资和回报的不成正比,在无形中助长了农村的读书无用论。
除了投资回报率低,打工者待遇的提高,也对许多农民和孩子有不少的吸引力。宋立江所在的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力常年在外打工,许多农民工更是初中一毕业或者没毕业就外出打工。“现在的打工者随随便便一个月挣上两三千不成问题,我这样的30年教龄的老教师每月才两千多元钱,这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可想而知。谁还有心思去读书呢?”
该地一位在北京打工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现在他的女儿正读初二,看着许多伙伴辍学打工,有的都挣了不少钱,他的孩子也数次向他提出去打工的想法,最终被他教训了几次,“我就告诉她,如果她有能耐,想读到什么时候我都供她读,让她趁早死了打工的心思,但她还是不免受到周围同学和环境的影响。”
辍学造成的恶性循环让人忧心
学生厌学情绪浓重,最终演变为过早辍学的悲剧,而这又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记者在该地采访时了解,一些村庄确实出现了这样的苗头。一位杂货店的老板告诉记者,他在学校的杂货店经常被盗,有时候门直接被弄坏,后来派出所调查后得知,是邻村几名十五、六岁的辍学孩子所为。“他们整天无所事事,迟早会生事的。”该店主告诉记者。
还有村民告诉笔者,一些辍学的孩子,年龄虽不大,但一些恶习学得特别快,抽烟、喝酒、上网、结拜兄弟,有的几个人合伙在农村偷盗,“有踩点的,有把风的,有行动的,小小年纪,就已经开始有组织行窃。”
一些教师对记者表示,他们所担心的是,农村学生的这种厌学情绪导致的辍学行为,会在农村造成一种恶性循环,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难以接受高等教育,将会不断拉大与城市孩子的差距,让本来薄弱的农村教育更加凋敝。一旦在他们中间普遍形成这种厌学的氛围,农村孩子在以后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其实,最近几年,统计数据表明,农村学生在高校尤其重点高校的比例正在逐年降低。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农村学生上大学的比例在下降。与此同时,调查表明,全国农村初中生年流失比例10%,其中因在薄弱学校读书、教学质量差,对学校不信任而厌学辍学的占流失生40%。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学生厌学与农村学校教师年龄老化、教师结构不合理也有很大关系。几所乡镇中学的负责人都对记者表示,近几年虽然学校的硬件上去了,但是却吸引不了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教师,也留不住优秀人才。
“教学好的老师不少都被城里中学挖走了,几位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人在这里呆一两年就纷纷离开。我这里的教学骨干基本都是四十岁以上,这两年总共才留住一个分配下来的大学生。希望上级部门给我们资金加强学校硬件设施的同时,还要考虑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中最重要的一个差距——‘人’的差距。”一位中学校长对记者表示。(记者 孙喜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