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目的:本次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世情、国情、党情的认识程度,反映他们面对挑战的精神状态和行动能力,以及对我国发展前景的信心。
调查范围:此项调查面向参与人民日报社“追寻”活动的全国18所高校,随机选取1080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获得有效问卷900份。调查对象包括本科生514人、硕士生311人和博士生75人,其中党员437人。
结论一:对国家的未来有信心
调查显示,受访学生肯定了国家过去十年的发展,对未来更是拥有信心。
展望未来十年中国的发展,79.7%的受访学生持有信心。
回顾中国最近十年的发展成果,75.8%的受访学生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85.7%的受访学生表示最近十年自家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或有所改善。
另外,受访学生对基层党组织评价较好。54.2%的受访学生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水平表示满意。30.5%认为党组织在他们的生活学习中发挥着较大作用,57.3%的受访学生认可党组织能较好地满足他们的新需求。
前方充满挑战,信心弥足珍贵。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年有信心,国家未来的发展就大有希望。
结论二:对现实的挑战有勇气
对就业问题的调查显示,过半受访学生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受访学生中,2.3%的受访同学表示就业压力很小;38.1%的比例认为就业有一些压力,但还可以接受;45.4%的受访学生认为就业现状不太好,压力较大;认为就业很难压力很大的占14.2%。
在激烈的求职过程中,有多少大学生会考虑自主创业?56.1%的受访学生会考虑自主创业,还有17.8%会在无法就业的情况下被动创业。
就业是横在大学生面前的重要人生 “台阶”。现实的困难让就业充满挑战。对待就业的心态反映了大学生面对挑战的精神状态。积极自主创业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大学生自强自立、勇于打拼的精神。
结论三:对发展问题保持清醒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结了我党前进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其中包括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等方面。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对这些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保持了清醒认识。这种认识与党中央的判断相一致。
资源和环境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那么大学生的切身感受怎样呢?41.1%的受访学生认为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环境代价较大,31.3%认为代价很大。
在回答如何看待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程度时,23.8%的受访学生认为很不平衡。81.1%认为不平衡状况须经过10年以上的努力才能改善。
对于农民增收的前景,近六成受访学生认为农民增收有难度,持谨慎乐观态度。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能了解社会,不惧挑战,才能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
结论四:对社会现状努力改善
调查发现, 对于改善上述经济社会问题,大学生态度积极,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推动问题的解决。
对待资源环境问题,65.6%的受访学生表示能够自我约束,做到环保节能;30.1%的受访学生通过参加公益活动等方式倡导环保节能理念,并带动周围的人做好环保节能。
为消除城乡和区域发展差异,72.5%的受访学生愿意到边远基层工作1—5年;51.3%的受访学生会考虑去当村官,服务农村建设。
直面挑战,有付出的愿望,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希望。关心国事,不忘使命,明确理想,勇于实践,这样的大学生才会成为中国未来的脊梁。(记者 祝大伟 白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