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择校比例高
因为优质教育资源丰富,作为青岛核心区的市南区,一直是全市择校热的“重灾区”,而市实验小学、大学路小学身处的市南区中部片区堪称“重灾区”的“重灾区”。不过,市南区的择校问题虽然广为人知,但是这一现象到底“热”到什么程度,却不能确切知道。“大鼻子”校车的上路,无意之中揭开了这层面纱。
记者采访获悉,在校车开通之前,温馨巴士有限公司曾在上述两所学校作过乘车需求调查。在大学路小学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其中希望乘坐校车的404份,占全部问卷的2/3;在市实验小学发放调查问卷906份,其中希望乘坐校车的689份,约占全部问卷的76%。
“一调查,才知道有这么多择校的。”对于调查结果,巴士公司相关人士连称出乎预料。
从校车线路上看,发往市实验小学、大学路小学的9路校车分布在市南区、市北区、崂山区、四方区等四区,跨区通行特点明显。
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更详细地印证了这一点。在大学路的404份希望乘坐校车的调查问卷中,市南区153份,占37.9%;市北区164份,占40.6%;四方区42份,占10.4%;崂山区44份,占10.9%;李沧区1份。在市实验小学的689份希望乘坐校车的调查问卷中,市南区362份,占52.5%;市北区194份,占28.2%;四方区34份,占4.9%;崂山区96份,占13.9%;李沧区3份。
9月26日早晨,本报记者在市实验小学、大学路小学门口对学生家长的随机采访发现,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家长们采取了各种择校办法,有的不惜花数万择校费;有的把孩子户口落在亲戚的户口上;还有的直接购买了学区房。
破解“择校热”需动真格
实际上,作为青岛择校热的“重灾区”,从2008年开始,市南区就通过各种办法求解中小学择校问题,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区本区域内择校现象减少了60%。
其中,最获外界认可的是把名校长、名老师流动起来。首先是“校长轮岗”,即规定凡是一所学校连续6年任职的校长必须进行轮岗交流。2008年,全区80%的小学和50%的中学都更换了校长。校长轮岗的同时,是全区范围内的“名师交流”。连续3年,市南区共有57名教师实施了交流,名师们在交流学校中通过“结对带徒、开放课堂、承担课题、指导教研”等方式,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
这一着手于“软件均衡”的教育改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内师资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能力结构上的调整,但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实。
一面是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一面是家长们“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心态。在助长了择校热的同时,也衍生出一些负面现象:学校附近早晚高峰交通拥堵、学区房价格攀升、义务教育的公平基础受损……
其实,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就引起了国家的关注,“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共建费”等各种形式的择校费被明令禁止,可是10多年来,这一现象却依然在“顽强前行”,持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这应引起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动真格加以解决。”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分析,破解这一难题,关键在于政府的态度,能否下决心打破现有格局。首先,应不断加大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尤其要向困难区域和薄弱学校倾斜,缩小办学条件差距,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布。其次,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各种办法推动名校校长、老师的流动,并形成制度化。另外,加强对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在择校收费上的监督、问责也非常重要。(记者 梁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