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穷县办富教育”的民生情怀

2011年09月30日 13:28 来源:江西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陕西贫困县宁陕推行15年免费教育,即今年秋季开学起,所有学龄前儿童将可以免费上幼儿园。宁陕为推行免费教育将投入财政收入的近四成,远高于12.5%的全国平均水平。

  据报道,宁陕县教育改革的最早动因是县委书记陈伦宝的一次访贫问苦。几年前,陈伦宝一次下乡途中遇到一群读寄宿初中的学生,其中一名学生装的一罐咸菜,是他一周的下饭菜,陈伦宝深受触动。由此,宁陕的主政者开始推出“营养计划”,帮扶贫困学生,并把越来越多的目光关注到教育改革上,最终实现15年免费教育。

  宁陕县人口也少,税收也少,能率先推行惠民利民的免费教育,关键在于它能下决心拿出本地收入的40%以及所有政府财政开支的30%用在教育上,同时厉行节约,出台多项规定压缩行政办公费用,在全县大力倡导节俭之风。据介绍,宁陕县里规定,包括书记县长在内,出差住宿费严禁超标,不准新修办公场所,严格控制公费考察、全县领导干部3年内不得换新车,严禁超标准购置交通工具等,节省资金投入教育事业。目前的宁陕县委、县政府办公楼是由上世纪90年代的单身宿舍改建而成,十年未装修,风格简朴。“在宁陕,最漂亮的房子就是学校”,这句话成为“穷县办富教育”的经典概括。

  陶行知曾说:“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穷县办富教育”所以深得人心,就是因为促进了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正如专家所言,宁陕县教育模式一定程度解决了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公平的问题,体现了教育公平,并有效减少了贫困地区辍学率。与陕西神木、吴起等富裕地区的免费教育不同,“宁陕模式”更具有社会意义,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

  现实中,一些地方虽然在认识表态上看似十分重视教育,都有“科技强县”、“科教兴市”的构想,但实际工作中却不愿意“勒紧裤带”压缩行政开支,没有过硬的措施保证优教育投入、开支,有的甚至挤占、挪用教育经费,让原本不足的教育投入更加捉襟见肘,结果对教育的重视只能流于空谈。

  有人说,囿于各种因素,宁陕“15年免费教育”模式或许在一些地方并不能复制。比如东部的一些惠民举措,在西部就很难实现。“宁陕免费教育”模式或许没有普适性,或存在“南橘北枳”的“水土不服”,但其创造模式的思维,却可以得到传递和延伸。只要真正有“以人为本”的执政良心、执政理念,一切惠民之策才有可能真正得到实现。

  对于地方主政者来说,当从宁陕模式中寻找“民生”的影子,复制并落实“民生思维”、民生情怀,从而转化为落实的行动,民生之愿才能真正成为民生之福。

  当然,借鉴“宁陕模式”,实现“富教育”,仅仅依靠提升对教育重要性的觉悟与认识还不行,还必须像宁陕那样制定出确保投入的严密制度与过硬措施,一方面通过发展经济增加投入;另一方面,通过领导带头、厉行节约扶持教育,要对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监管,避免相关部门挤压、挪用教育经费,保证教育经费专款专用、落到实处。只有这样,“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才能变成现实,而不是一句口号。(尹于世 堂吉伟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