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201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网上报名刚正式启动,南京部分高校的布告栏就被各大培训机构打出的“冲刺班”、“保过班”、“高分集训营”占领。升级版的“保过班”培训费用少则近2万,有的甚至标价高达6万。记者进行了暗访,有培训机构自称“可与命题老师对接”,而南京某高校的相关负责人说,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是在明里忽悠考生。
“考试”可以称为我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早在公元835年,居留中国的外国人格尔斯就说:“科举是古往今来其他伟大的君主制度所无法相比的。”威廉姆斯在《中央王国》一书中也说道:“从科考的结果看,中国政府的高官阶层中的不少官员都怀有让人极为敬佩的才能和知识。”时至今日,考试仍然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每一个考试都像一个台阶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前途。
有考试就有作弊。中国炎黄圣旨博物馆主殿“汉风阁”内陈列着考场作弊的专用“夹带”:一幅二尺见方的丝绸,密密麻麻地写着48篇文章。始自两宋的考官与考生还通过卷面上特定的字眼来进行作弊,称之为“关节作弊”。但考场作弊如被发现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清顺治皇帝曾明令规定:“生儒入场,细加搜检。如有怀挟片纸只字者,先于场前枷号一个月,问罪发落;如有请人代试者,代者受代之人一同枷号问罪。如果搜检人员知情容隐者,一律问罪。”并且随着考试级别的不同,处罚轻重也不同,如果在殿试时作弊,就犯了“欺君之罪”,不仅会掉脑袋,而且可能株连九族。在美国等国家,考生作弊将面临着“阴谋欺诈”的刑事指控,我国虽然相对处罚较弱,但作弊情节也会被录入人事档案,作为其以后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且不允许报名参加下一年度的硕士研究生考试。
在相对严厉的考场作弊处罚下,一些人把歪脑筋转向其他渠道。培训机构所说的“可与命题老师对接”虽然未必可信,但某高校负责人“简直是天方夜谭”的定论也有些过于自信。事实不胜枚举:2010年1月10日,报考郑州大学新闻学和传播学专业的考研者进行了两门专业课目考试。但考前两天,考试的部分题目就被人挂在新浪博客上。其中某科目泄题占总分的75%之多,在铁的事实面前,当时所涉学院的负责人仍然如是说:“这绝对不可能。”
管理有漏洞,一切皆有可能。近段时间,我国举行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医师资格考试、国家司法考试、国家一级建造师考试相继被曝考前“泄题门”事件,“泄题”二字成为近期最热的网络词语。上海大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晓明教授曾经说过:“人心变坏是从社会逼迫个人扭曲自己开始的。”这么多莘莘学子为什么会相信这些培训机构的话,甘愿花大价钱去寻求与出题老师“对接”的捷径?报道中高校老师认为是因为“一些考生不自信,通过花钱买心理安慰”显然有点过于偏颇,窃以为正是因为“泄题门”事件频发,考试的公正性被破坏,考试的公信力下降,考生才不得不扭曲自己,去适应这些潜伏在考试形式公正背后的游戏规则。
并且,与出题老师“对接”的事情也并非没有,前几年,北京交大研究生考试中就发生过“性题交易”的丑闻。与个别人甘愿“为学业献身”的“性对接”相比,大多数考生只能选择“钱对接”,但考生又不能直接拿着钱去送老师,怎么办?于是一些社会培训机构便充当了“对接”的桥梁。除了专门的培训机构聘请大学出题老师授课之外,一些大学也会在研究生考试之前举办各种“考前辅导班”,用给考生“划范围”的方式来变相泄题。
考生为了取得高分,希望能得到出题老师的“点拨”,尚可原宥,而老师利用出题的便利,到培训机构走穴赚外快就委实可恶了。为了让考生强化诚信考试意识,近几年许多考试报名时考生都要签署一份“诚信考试承诺书”。这一做法来源于国外,在美国即便小学生在考试前也要宣誓不会作弊。在学生尚且如此的情况下,而为人师者却在背地里搞“题钱交易”,如何为人师表?
打造诚信考试,不能一味只监学生,还要监一下某些老师。(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