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逾七成受访者认为大学行政领导兼做科研弊大于利(2)

2011年12月13日 07:4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91.6%的人期待大学进一步去行政化,还学术自由发展的空间

  刘海峰认为,大学校长是否愿意继续做科研,本是一个个人选择的问题,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是由于大家对大学去行政化的期待很高。

  调查中,91.6%的人期待,大学能进一步去行政化,使行政权力与学术分离,还学术自由发展的空间。

  “去行政化”一直是当前大学改革的主题词之一。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写道,要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复旦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也进行了一系列大学“去行政化”的实践。

  时至今日,大学去行政化的效果怎么样?调查中,93.4%的人认为,当前我国大学中行政权力过分干预学术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在身份为高校教职人员的受访者中,持这一态度的人员比例多达94.1%。

  刘义坦言,虽然大学去行政化的口号不绝于耳,但就他的实际感受而言,大学行政化的“病症”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发严重了。在他看来,没有具体可操作制度的跟进,所谓的规划免不了成为摆设。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决不只是校领导不进入学术委员会那么简单,关键要看学校的权力结构有没有发生改变,校长等行政领导权力通吃的现象有没有得到遏制,教授、学生的自主权利有没有得到提升。”熊丙奇认为,真正的高校“去行政化”改革一方面要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扩大学校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在高校内部要理顺行政与学术的关系,避免行政权与学术权纠缠不清。

  熊丙奇指出,去行政化改革针对的群体就是当前的高校行政领导。他们是当前体制的既得利益者,掌握着巨大的资源与改革话语权。湖南大学校长能够“向自己开刀”,的确值得钦佩。可是,对于那些不愿意“向自己开刀”的大学行政领导又怎么办呢?这毕竟只是个人选择,缺乏制度保障。“所以,高校‘去行政化’的阻力非常大,很容易沦为表面上改革、实际上不改革的‘改革陷阱’。”

  大学“去行政化”关键需要做些什么?调查中,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教授治学,行政权力不插手学术事务”(77.4%)与“行政权力不干预学术资源的分配”(77.0%)与。接下来还有:取消高校各级领导的行政级别(59.5%)、行政领导不兼做科研(57.6%)等。本报记者 向楠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