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以“归零心态”寻找工作的起点

2011年12月28日 19:26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什么是就业?通俗一点说就是找到一份工作,能够养活自己。只有先生存下来才能谈发展,才能谈未来的事业,不要对那些低微的工作不屑一顾,这种心态只能把自己困住。

  静下心来,学会以“归零心态”定位自己,找到我们的起点,把自己定位在“锅底”,这样不论朝哪个方向努力,都是向上的。

  真正的职业规划应该从大学开始。很多学生一到大学就松懈了、放宽了心,尽情地玩,尽情地挥霍青春,最后到大四印证了现在流行的那句话“今日歇脚、明日歇菜”。经常有学生在博客里跟我探讨:胡老师,我马上就要毕业了,但是我发现自己在大学里什么都没有学到,连以前的一点英语知识都丢了,现在求职用人单位都是既要看你在学校的实践能力又要考英语,我该怎么办?说实话,我真为这些学生惋惜、遗憾,他们把本应在大学里面完成的事情留到了毕业后,等到离校后碰壁了才叹息自己荒废的大学生涯。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放任自己、尽情享受、虚度光阴,而是要在学习与生活中找到平衡,铺垫未来。当你进入大三、大四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招聘会却无所适从的时候,当你收到第一封来自招聘企业的婉拒信时,你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前途是那么渺茫,一切努力似乎都于事无补……而看着其他同学一个一个走上自己喜欢的岗位,从事理想的职业,这时你才知道什么是后悔莫及。

  大学就是半个社会,当我们一只脚踏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其实另一只脚已经迈进了社会。可以说大学就是为我们步入社会作最后的准备了。在大学,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空间和足够多的机会去认识自己,去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去把握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在大学里就应该开始为这些兴趣、目标准备了。比如,你喜欢营销,那么你在学校首先要通过课堂学习把一些专业的基础知识学好、学精,业余参加一些类似于营销协会、口才协会等相关的社团,在每学期开学、“五一”、“十一”等节假日的时候争取一些促销锻炼的机会,暑期争取能够去公司实习。所有这些都需要你在大学时就完成,所有的这些都是在为你未来的职业生涯作充分的储备。有的人喜欢文学、写作,那么除了多阅读一些著作外,你应该参加一些文学社团、或者当个校园记者,尽量在报纸、媒体上发表作品,这些都是锻炼自己的地方。

  不论你是选择毕业后直接步入社会,还是考研、出国留学,最关键的是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到本领,把内功练好了,不论走到哪里,一辈子都受用。

  什么是就业?通俗一点说就是找到一份工作,能够养活自己。只有先生存下来,你才能谈发展,才能谈未来的事业,不要对那些低微的工作不屑一顾,不要再抱着那种“我就是干大事的人,将来要开创自己的事业,我才不干这些有损我颜面的活呢”态度,这种心态只能把自己困住。古语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你连小事都做不好,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承担,谈何尊严?谈何荣辱?心理学鼻祖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归根结底不就是基本的生存吗?只要我们走进社会,很多事情就不是我们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的,大多数时候我们是必须去做,并且还必须把它做好。

  很多学生走进社会后还是像以前在学校那样傲气、娇气,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结果呢?到了一个城市,钱花光了,工作没有找到,没饭吃了就找家里要钱。暂且不说家里有钱能给我们,但给得了一次、两次,能给一辈子吗?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有没有算过我们一路走来已经花费了父母多少钱?我们有没有内疚过:自己毕业后还在问家里要钱!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纯粹的知识享受?直接点说,不就是为了多学点知识,能够找个好工作,能够有个好的生活、好的未来吗?如果毕业了,失业了,那学习的意义又在何处呢?更可悲的是有些名牌大学毕业出来的学生,由于从小生长在一个受人呵护的环境下,心理承受能力差,无法、无力面对残酷的现实,最后选择自杀,这样的悲剧屡见不鲜。

  我记得我们那个年代,是没有办法,得帮助父母养家糊口。做哥哥的要承担起家庭的义务,帮助弟弟妹妹完成学业,为家里分担负担。我大学毕业就留校当老师,当时并没有想那么多,只知道我要自己挣钱了,我不能再花父母的钱了。后来,我想有个更好的发展,我想有更宽阔的平台,我选择了离开湘潭,北上首都,在这个中国最繁华的大都市寻求人生的发展。记得刚到北京,连车站的保安都冷眼看我。烈日下,我带着妻子在火车厢里扒行李,让仅有四岁的儿子在太阳底下暴晒。后来我才知道其实根本不用自己去扒集装箱,只是车站保安看着我像个民工、土里土气、看起来穷所以不愿搭理我。那次我羞愧得无地自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我从一名老师到被外界称为教育专家、到学生们眼中的“胡雅思”,从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到一名管理人员,再到现在的新航道,我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我一直没有离开过教育领域,我深知通往成功的路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从基层,从最普通的岗位做起。

  我只想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先生存后发展,最后才谈事业。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可是现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企业招不到人才,学生找不到工作,矛盾越来越严重。为什么我们很多学生就是不愿去做呢?大学学的企业管理以为出来就可以当管理人员,拿到MBA(工商管理硕士)以为就可以当一名高管。我们想想,有多少人学的是同一个专业,有多少人拿到了MBA,有哪个企业管理人员比作业人员还多的?就算是一个生产型企业的管理人员也需要从基层做起,你不了解整个生产流程,不了解产品的生产环节,你怎么去监督别人,你怎么把控生产进度,你又怎么知道出了问题责任应该落实在谁身上?就算是一名销售人员,你只有从最基础的销售、接触客户做起,只有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了,你才能有经验指导下属。

  所以,不要再抱怨,静下心来,学会以“归零心态”定位自己,找到我们的起点,把自己定位在“锅底”,这样不论你朝哪个方向努力,都是向上的。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总裁兼校长 胡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