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癌女教师因血荒难手术 曾为学生推迟上手术台(2)
病情告急手术急需救命血
手术半年后,不幸再次降临,因术后诱发胆管结石,黄菊不得不再次接受手术。昨日上午,在中心医院16楼普外病房里,记者见到黄菊老师时,由于多次化疗,她戴着帽子,腹部插着导管,但目光很有神,交谈中淡定开朗而又大方。
主治医生陈翠说,黄菊的最佳手术日期是3月2日,手术需要800毫升的A型RH+血,因血库缺血,不得不延迟手术。如果做不成手术,身上插的T管引流的导管延期就会产生副作用,手术迫在眉睫,最好是在3月8日前能找到救命血。
丈夫刘静培无奈向本报求助。随即,记者与市中心医院和市中心血站取得了联系。市中心医院输血科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日气温骤降,临床待产孕妇及择期手术病人急剧增多,使得临床用血量不断加大,血站血液库存告急。所以,不得不被迫延迟黄菊的手术。
据市中心血站统计,2月中旬以来,每天发往全市各大医院的临床用血均达260个单位(一个单位=200毫升),全市6个采血点无节假日休息,每天从早上9点到下午6点日均采血量仅有110个单位,血液每天入不敷出,这让春节过后原本紧张的血液库存雪上加霜。
目前,市血站四种血型全库存仅有656个单位,远不及正常库存量2000个单位的1/3,市中心血站已启动一级预警。
丈夫无奈为何换不来救命血
丈夫刘静培说:“妻子一心扑在学生身上,为了学生,她的病情一再恶化。如果早点动手术,也许就不会这么严重。”但是,他理解妻子的执着和热爱:“她常跟我说,一个学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刘静培说,我一定要尽一切办法救妻子。刘静培是个很有爱心的人,还是一名乡村卫生院的医生。2001年以来,他一直坚持无偿献血。他感到十分不解,“我分别于2001年、2003年、2004年、2006年、2008年五次参加无偿献血,总献血量1800毫升,妻子因病住院急需用血,为何我多年无偿献血却换不来妻子的‘救命血’?”
记者从市中心血站了解到,在血液告急的情况下,市中心血站制定了三大供血原则,依次为:“危重症优先”、“无能力互助者优先”、“献者优先”。第一个原则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第二个原则主要针对孤寡老人、无能力互助的患者,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第三个原则针对献血者本人供血,体现了对爱心无偿献血者的回馈。
值得欣慰的是,昨晚7点,记者收到了刘静培的短信,他向本报表示感谢。通过本报联系,中心血站承诺想尽一切办法调剂,院方表示目前已调剂到200毫升A型血,将尽快安排黄菊老师的手术。
“血液库存过低,市血站仅能勉强满足急救用血,对于择期手术病人以及手术后的恢复性用血尚难满足。”市中心血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希望也通过本报呼吁广大市民互帮互助,用爱心热血点燃他人生命的希望,也请以前输用过他人血液的受血者,怀着感恩的心动员亲朋好友参与到无偿献血中来,让临床患者们早日得到及时的救治。
为了学生她曾要求推迟手术
最初发病是在2011年正月十三,由于腹部疼痛难忍,被确诊患上胆囊炎。突如其来的病痛让黄菊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她正好带高三,她忍着病痛坚持回到讲台。
想到学生,她不愿接受胆囊炎手术,她怕住院耽误了学生。黄菊悄悄地询问医生:能不能先保守治疗,把手术推迟到暑假,她想带完高三。医生对这个不听话的病人大为头痛:“你要坚持这样,那就先输液治疗吧。”
直到高考结束,她被医生推上手术台。手术后,腹部插着管子,每次呼吸都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她示意丈夫,要给校长和学生们发短信,丈夫忍不住落泪。
她又一再恳求丈夫,通过口述向考进大学的孩子们发了短信:“你们要保持良好的习惯,珍惜来之不易的成绩。你们要让你们的父母,因为你们的勤奋而感到幸福。你们是我的骄傲。”
黄菊说,“我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挺得过来,但我心里却怎么也放不下我的学生。”2011年9月9日,黄菊接受手术时,被发现病情恶化,被确诊为胆囊癌,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肝脏和胆管。
“手术后,学校领导劝她安心治疗,不要着急上班。”校长王安龙感慨地说,“黄老师这个病确实是累出来的。她经常加班加点、不回家吃饭,连上初中的儿子都照顾不了,为了学生,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我还是亏欠了我的家庭。”黄菊的声音低了下去,“希望尽我所能多陪陪老公和孩子,但很难做到。孩子挺争气,也非常懂事,现在在三中读初三,成绩优秀。”
黄菊被确诊为癌症后,她在病床上坚持写小说,故事写的是她与丈夫之间的爱情。她说,刚写完上半部分,希望能好好活下来,完成这本小说送给丈夫。“没有丈夫的爱,我可能坚持不到今天。”(三峡晚报讯 记者 李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