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联手高中推创新实验班 育苗还是掐尖引争议
据报道,同济大学今年将与全国20所知名高中携手合作,推出“苗圃计划”。经过遴选得以参加该计划的高中生在接受相应科研培训、经过相关考核后,能享受同济大学的自主招生优惠政策。
【主打观点】培养创新人才高中和大学应无缝衔接
■熊丙奇
同济大学推出的“苗圃计划”,与此前一些大学推出的中学创新实验班,具有同样的性质,就是通过大学与高中携手,给高中生提前接触大学课程、实验室和教授的机会。这种尝试,与国外高中生可选修大学课程有相似之处。一方面可以让高中生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作好高中和大学的衔接。在美国,高中生选修大学课程,既可以在申请大学时被认可,还可作为大学课程学分。而在我国,这种大学与高中的合作尝试,可以拓宽高中生的视野,让高中生降低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难度,同时能更好地融入大学教学。总体来说,这种高中与大学的携手,是符合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思路的。
但是,在目前大学和高中联办的各种创新实验班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高中生享有大学教学资源还会受到一定的约束。其次,一些高中以举办创新班为名,给学生加课,增加学生的负担。
当然这种情况,也与目前高校的自主招生体系有关。学生获得自主招生资格之后,还要参加高考填报志愿,因此,高中生必须一手准备高考、一手准备自主招生,因此,创新项目的活动安排也会受到高考的制约,不少教学活动停留在“点缀”层面。
高中和大学的衔接,是扩大学生学习选择权的大势所趋,目前大学与高中联手举办创新班,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要让更多高中生可以享有大学资源,关键还在于在高中推出学分制,以及推进大学自主招生,并在自主招生中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如形成这样的教育制度,那么,所有高中生都可以自主选择可供中学生选修的大学课程,把这些课程的成绩作为申请大学的依据,同时在大学学习中,免修相应课程的学分。这就把学生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建立起高中和大学真正的无缝衔接。
【唱唱反调】须对“育苗”全过程关注
■张滢
媒体报道称,同济大学推出“苗圃计划”,主要目的为了贯通大学与中学教育。学生可以把从应试中节约出的时间,用来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科学研究。按照同济大学一位负责人的话说,就是“不让有创新力的学生被应试埋没”。
耐人寻味的是,此次“苗圃计划”牵手的20所中学悉数为知名高中。在高中招生尚以中考为基本门槛的前提下,能进入这些学校就读的学生绝大多数属于在中考应试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换句话说,即使大学再为学生“节约”,也只能匀出高中阶段用于应试的时间。至于上高中之前,学生的创新力到底如何,以及是否被应试埋没,则被“知名高中”这样一个明晃晃的招牌所遮蔽。
因此,大学尝试创新方式培育学术“小苗”,其初衷固然值得鼓励,但也不宜盲目肯定甚至追捧,而应从现实角度对其进行详细考量。
近年来,随着高校自主招生的推进,以往中学想尽办法向高校要名额的情况,已经演变成高校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与中学的联系。在中学设立“生源基地”,更是许多高校吸引优秀生源的重要手段之一。“苗圃计划”以及类似的相关举措会不会演变成人所诟病的高校“掐尖”暗战?“苗圃计划”的遴选标准为何,是否能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各级高中校又将如何应对高校的这一变化?以上问题,现在都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