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陪读妈妈成新时代“孟母” 为孩子强忍失落孤单

2012年09月27日 14:07 来源:浙江日报 参与互动(0)

  走进陪读妈妈的世界——新“孟母”苦乐记

  核心提示:“家有读书郎,全家跟着忙。”现如今,陪读早已不是一个小众的词汇。从幼儿园小朋友到漂洋过海的大学生,从城里“小贵族”到农村“留守娃”, 不知不觉中,新时代的“孟母三迁”里,他们都已成为陪读对象。

  她们是很难统一界定的一群人,有些拥有高学历,做着体面的工作;有些则来自农村,靠打工谋一份生计,甚至是全职家庭主妇。但她们又共同分享一个名字——陪读妈妈。

  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似乎成为全民共识,这个群体不断发展壮大,从农村到城市,由国内到国外,孩子在哪里,妈妈就愿意或不愿意地去那里。

  自述者:罗杨

  陪读地:宁波

  我这颗悬着的心,直到8月底才放下。整整一个假期,已租了两年房子的房东一直嚷嚷着要涨价,说这是学区房好租得很,不愁没下家。短短两年,这已经是第三次要涨价了,我原本一直顶着,可最后实在没办法,还是每月加了200元。

  现在,我们这套2005年交付、70平方米的房子,租金已经涨到每个月3000元。这个小区就在学校边上,孩子上学方便,确实有很多家长排队等着租,甚至很多孩子要明后年才能上学,家长都愿意先花钱把房子租上。我也不是心疼这点钱,是见房东这样“仗房欺人”的样子,实在气不过。

  儿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从背上书包的第一天起,这个土生土长在这个城市的小家伙就跟着我开始过起租房的生活。孩子小,什么也不懂,总是欢天喜地指着阳台对面的学校说:“妈妈,你看,那间就是我的教室!”他哪里知道,为了这,我和他爸爸做出了多大的牺牲。

  我们夫妻俩都是从外地来宁波的,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又到了上学的年龄,总要有人做出牺牲。现在,我的工作基本上是半退休状态,和老公也变成了周末夫妻。我带着儿子住出租屋,丈夫为了上班方便,还是一个人住在自家的房子里。

  原来在公司,我是很被看好的一个,可现在,小姐妹们都喊我“专职保姆”。每天上午送儿子到学校后,我踩着点到公司报到,下午一般也提前开溜,把孩子送去一个又一个的特长班,周一周三是钢琴,周二周四是乒乓球,一天都不歇。

  时间和金钱还可以应付,对我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自己要陪着儿子从头学起。语文、数学、英语、五线谱,样样都得和他一起学,不然就不知道他有没有偷懒,也树不了权威。现在,网上有个赫赫有名的“全能奶奶”,为给孙子陪读,66岁学会钢琴、围棋等,且样样精通,我这点三脚猫的功夫,还真吹不了牛。

  护着孩子进城来

  自述者:黄芳

  陪读地:杭州

  如果不是为了孩子,我现在还在村里开店。

  我是杭州临安人,出嫁后就和孩子他爸一起经营村里的那家理发店,生意还不错。

  我们俩没读过多少书,最大的希望就在儿子身上。去年,孩子小学毕业,我们把能用的关系都用上了,好不容易把孩子送进了市区的一所学校。

  虽然我们是农村的,可家里也就一个孩子,从小宝贝着,没出过远门,没干过重活,让他一个人出来念书实在不放心。过去的这个夏天,我都在为孩子念书的事儿忧心,不知道有多少个晚上没有睡着。

  最后,他爸拍板说:“孩子的前途要紧,你去那边陪着他;家里,有我顶着。”

  9月,我和孩子一起进城了。学校附近新一些的住宅小区租金都太贵,我们找的是靠边一些的房子: 20平方米的小房子,没有热水洗澡,更没有空调,房间的一角留出一块角落,放了一瓶煤气和一个煤气灶。即使这样,每个月的租金还是得要500元。

  现在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孩子的后勤工作。早上,烧好早饭喊孩子起床,送他出门,到菜场买菜;回来之后打扫房间做家务,做午饭;和孩子一道吃完午饭,他继续回学校上学,我在家看电视或是出去逛逛,回来继续做晚餐;晚上,督促儿子做作业,然后早早睡觉。

  和同龄人在一起,儿子在城市里倒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不适应,反倒是我,处处不习惯。

  这里的每条马路几乎都差不多,刚开始我连买菜的胆子都没有。我们农村来的没什么见识,迷路是家常便饭,我就一路东问西问才能到家。还有,城里人说话轻声细语的,自己的大嗓门经常引来别人的白眼,更奇怪的是,邻居之间都不愿意往来,我一个人孤单得很,可连聊天的人都寻不到。

  更受罪的是孩子他爸。没有了我,他得自己烧饭、洗衣,打理理发店,忙得团团转。不过对我们夫妻来说,最欣慰的就是孩子能够适应市里的学习和生活,只要他争气,就值得!

  带着孩子到国外

  自述者:周梅月

  陪读地:美国

  我知道现在国内有不少陪读妈妈,和她们相比,我陪得更彻底,3年半前就到美国陪读。

  让我下定决心要带孩子出来接受不一样教育的,是女儿小学时的一次测验。我记得很清楚,有一道“看图写话”题,在一幅“鱼儿水中游”的图片下面,女儿歪歪扭扭地写着自己的答案:鱼儿在水里唱歌跳舞。

  我看到答案时,实在太惊喜了,觉得自家姑娘这么有创意,特别棒。可我紧接着看到的,是老师鲜红的大叉叉,和女儿哭丧的脸。女儿说,老师还把这当成笑话讲给全班同学听,说“鱼儿不会唱歌跳舞”,她特别委屈。那一瞬间,我决定要让女儿接受不一样的教育。

  2008年,女儿读初二,书包越来越重,厌学情绪也越来越大,每天回到家就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去美国?”我想,那么不开心,那就去吧。

  说走就走。从决定出发到抵达,用了不到半年,我就从一位国际民间组织 (NGO) 的网站职员变身“海外陪读妈妈”。

  说不失落是假的,毕竟自己把国内工作和生活都停了下来,可看到女儿在这边融合得那么快那么好,每天都开开心心的,我觉得一切都值得。

  其实,我自己在国内也是一帆风顺地长大,读最好的大学,找最好的工作,到了国外,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最直接的考验,就是开车。我的方向感不好,在国内死赖着不肯学车,可到了国外,没车就寸步难行,结果连考了6次才拿到驾照。

  现在,凭着科班出身的英语能力和在外企、国际组织的工作经验,我在当地的一所语言学校找到新工作。生活也开始变得丰富多彩,找我上语言课的学生越来越多,一有空就参加社区志愿活动,每天还真的都挺忙。

  两年前,我开通了名为“海外陪读妈”新浪微博,现在已经拥有了700多名粉丝,多数是想要向我取经的妈妈们。

  在我看来,如今有意愿、也有能力到国外来做陪读妈妈的,多受过较好的教育,有较好的语言基础和经济条件,还乐于接受新挑战、结交新朋友。有妈妈在身边照顾的孩子,也更愿意融入当地文化,结交更多的外国朋友。更重要的是,这样可给予妈妈陪伴孩子成长的宝贵时间,在我看来这真的很重要。因为孩子一旦18岁高中毕业,就该插上翅膀飞向他(她)心中的蓝天了。

  当然,和很多孤身海外求学的孩子相比,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往往没有那么独立,依赖性更强,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不能绝对地说陪读跟不陪读哪个更好。我一直和向我取经的妈妈们说,我没有想过不来美国陪我的孩子,但不代表你们都该为了孩子将自己的生活彻底改头换面,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孩子和家庭发展的方式,才是最好的。

  (因被采访者本人要求,部分采用化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邱泽奇:让子女接受良好学校教育,将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因此,督促子女接受教育,是于子女、于家庭、于国家、于社会都有利的事情。但在所有的方式中,陪读并不是最好选择,父母应该用适当的方式培养子女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行为自制的能力,特别是在进入成年阶段后,孩子心理趋成熟,形成对社会基本观点,由此形成对自我的基本认知和对自我行为的控制模式,家长陪读应有“度”。(记者 何苏鸣 通讯员 方蕾)

【编辑:张志刚】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