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汕头大学新闻发布会透露:今年秋季起该校将打破国内现有高校学生集中住宿的管理模式,试行“住宿学院制”。“住宿学院”被认为是一种先进的学生社区管理经验,新生进入学校后,将不再是同院系学生住在同一个宿舍,不同的院系学生将住在一起。整栋宿舍楼将被命名为“××住宿学院”,可能会有包括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入住,宿舍楼也将成为一个“社区”,辅导员会进入社区,党支部等组织也会进入社区——大学生将在这个社区里管理自己的生活。(5月2日《广州日报》)
美国著名华裔社会学家林南将社会资本定义为“个人通过直接和间接联系能够获得的资源”,简而言之,有更多更好熟人关系的人(在求职等方面)拥有信息优势。汕头大学“住宿学院制”的尝试有助于学生扩大交往半径、延伸人际链条、积累社会资本。但更为重要的是将助推大学从培养“各专业的毕业生”向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的“社会人”方面转变,诚如汕头大学校长助理李丹所言,不同学科的交叉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之相配套的是,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后勤(社区)管理将正式划分出两套体系,教学、科研的运行逻辑可能因此变得更加纯粹。
有人误认为社区框架下的社会资本与东亚社会传统的“关系”是一回事,担心“住宿学院制”将使毕业生变得越来越势利,担心庸俗关系学将一发不可收拾的在大学中蔓延。实际上,依据费孝通先生的观点,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社会是由多层次的同心圆关系组织起来,以“自我”为中心,向外一层层扩展,教导人们根据亲疏远近而采取不同手段,“义”是个人对自身社会关系的义务,而“利”是个人私利;而以西方现代文明则提出了普遍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观点,由自治化的社区再构成整个社会联系和结构。也就是说,即便拥有良好的社会资本,也不能追求特殊的权利,不能从中得到特别的利益,只会得到普遍的信息知晓权和平等的参与权,因此,在指导思想上,无需苛责汕头大学这项尝试。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改革的推行者汕头大学的独特背景。根据该新闻和有关资料介绍,汕头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长期得到李嘉诚基金会捐资支持的公办高校,以国际化为导向,实施精细化教育,大胆创新培养模式。有人依据招生人数和大学名气作出该校属于国内“N流”的判断,却是滑天下之大稽。国内高校进行办学、培养、管理模式的改革,通常会遇到阻碍,包括主管部门的压力、经费阻碍、师资匮乏等,一些建在特大、中心城市的高校因特殊背景而格外谨慎。汕头大学在上述各方面都有较明显的优势,该校2008年招生计划仅为1770人,在国际基准学分制、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行政优才学院”等良性机制推动下,我们对其“住宿学院制”的探索当有更强的信心。
“住宿学院制”改革,潜在的一个逻辑前提是,更从容社会交往、拥有社会资源的学生更优秀;那么如果有学生个性独立、不善交往甚至从陌生、不断变动的住宿伙伴那里感受到恐惧,有理由提出权利,拒绝校方笼统的打乱班级、系(部)学制的住宿管理方式。与之同时,确如部分评论者担忧的那样,住宿学院(学生社区自治)未完善建立、传统的系(部)、班级框架松散化的过渡时期,很可能会带来管理漏洞,如果出现问题很可能这项探索被迫中止、局面原返。以上两方面,还需要汕头大学方面及早周全考虑并提出应对方案。(郑渝川)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