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出现欠债,并不是我们当校长的贪污浪费了,中央在吉林大学审计,最后结果是我是廉政的校长。”从吉大校长调任北大校长的周其凤回应了对他的批评。而高校债务,已经连续三年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有委员呼吁政府替高校还债。
要政府为高校债务埋单,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一致理由是,学校为发展规模,征地盖房,而国家的投入有限,学生的学费收入有限,学校通过其他途径获取办学经费的能力有限,唯一的办法,就是向银行融资借款。政府埋单只是补上过去投入不足。
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不足众所周知,但问题是,大学征地是不是太多?扩张是不是过度?建设校舍中,有没有腐败?学校规划中,有多少政绩与形象工程?投入使用中,有多少办学资源闲置?这才是大家关注的核心,而高校却没有给出有力的回答。这种校园扩张和建设行为,所产生的贷款,就连高校内部的教师也不认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如果高校的征地盖房通过民主决策,完全符合办学需要,在建设过程中,注重规划、注意节约,没有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高校即便有贷款,也不可能如此之大——国内高校,学生规模2万的大学,校园面积大多上千甚至几千亩,而香港城市大学学生规模达到2万,校园面积只有200多亩。两相比较,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
在笔者看来,让政府为高校债务埋单,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必须公开、透明所有财务的使用情况,由此让老百姓知道哪些欠债是合理的、必须的,而哪些欠债是不合理、被浪费的。这不但有利于老百姓接受,更有利于反思大学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还能保护大学健康发展的积极性。不对高校债务进行审计,而匆忙为高校债务埋单,必然助长高校盲目扩张、铺张浪费行为,而对那些尊重教育规律,不新建校区、不盲目扩大规模的办学者来说,则是伤害和打击。
作为公办大学,无论其资金来源于政府投入,还是学生学费,社会捐赠,都没有理由不公开财务使用情况。在发达国家高校,学校的重大决策,都要由教师委员会或者理事会作出,涉及与外界发生关系的,比如征地办学行为,还要提交当地议会审批,这确保了办学决策的科学与民主。与此同时,学校每年都有年报,详细地公开学校的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取得的效果,接受师生和校友、捐赠者的监督。反观我国高校,决策的不民主、财务管理不透明,不但让师生充满失望情绪,也让各高校能获得的社会支持十分有限。笔者曾与一些世界500强企业的负责人谈起他们与国内高校的合作,他们普遍表示失望,他们捐赠给高校的实验室基本闲置,原因是没人愿意管理,怕承担维护费用,后来他们了解到,高校自己购买的实验设备也半数闲置,就不再捐赠。
高校的债务问题,从根本上说,依旧是办学的话题,只有让高校回归到教育本位,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才可能根本得到解决。(熊丙奇 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