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孩子前不久的期末考试,身为公务员的姚先生仍是忿忿不平,“孩子报名到‘诚信考场’参考,结果被刷了下来,孩子和家长都想不通。”姚先生说他不曾想到,“诚信”不是谁都有资格进的。
姚先生的儿子就读于武汉一所民办初中。期末考试前,学校决定开设若干个“诚信考场”,接受学生们的报名。在姚先生的鼓励下,其子报上了名。不想,就在期末考试的前一周,学校张贴出“光荣榜”,公示了所有有资格进入“诚信考场”的学生的班级和姓名。全校1500余人中,只有90人有幸入选。
事后,姚先生的儿子沉闷了多日,连复习时也显得心事重重。他告诉父亲,班上50多个同学都报上了名,但只有3个同学取得“诚信考场”的“入场券”,这3个同学是班上成绩最靠前的“尖子生”。孩子还说,落选的大部分同学都郁闷不已,低落情绪甚至影响到了备考。
百思不得其解的姚先生从其他家长处打听到,报名的学生是经过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筛选的,每个班只有少量名额。将成绩靠前的学生选进“诚信考场”就成了最简便易行的做法。这种做法,却着实伤了学生和家长的心。
该校负责人表示,“诚信考场”只是学校的一个设想,主要是为了看是否具有推广的可能性。此次学校一共开设了3个“诚信考场”,每个考场30人,一共只能容纳90人。而全校90%的学生报了名,全部接纳进入“诚信考场”也是不现实的。该负责人说,一旦试点成功,他们将逐渐在校内推广“诚信考场”。
对于学校的解释,姚先生仍然无法释怀,他称“诚信考场”是一种试点,就应该在某些班级或是年级进行。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却又设置“门槛”,将渴望一展诚信的学生们挡在了门外,如此做法或多或少地伤了孩子们的心。(记者赵莉 实习生杨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