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农产品涨价浪潮汹涌,“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等新词层出不穷。近日,持续干旱又给中国2011年粮食产量带来威胁,并已引起国际市场的担忧。周三,中国政府提出了农业补贴和其他一系列扶持政策,旨在鼓励粮食生产。国务院部署了十项措施,将为冬小麦抗旱浇水、小麦和玉米种植以及防治病虫害提供小额补助;中央财政预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亿元;投入超过6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用于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并将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提高约40%。
一般而言,价格调控有两个目的:一是进一步收紧流动性,二是调节供给需求。加息是抑制通胀的常用措施,但加息在短期内通常对食品价格的影响比较有限,因为价格一般都是由供给决定的,而迅速提高产量往往很难实现。但若听之任之,又可能会导致食品涨价渗透到经济的其他部分,因为食品价格上涨会导致消费者和企业普遍认为通胀将会加剧。这次的扶持政策也是一系列改善供给的措施。
目前新兴国家纷纷出招控制食品价格上涨。印度延长了小扁豆和食用油的出口禁令,还与其宿敌巴基斯坦达成了进口1000吨洋葱的交易,洋葱是印度饮食中的关键食材。韩国对一些食品降低了进口关税。印尼则鼓励国民种植辣椒以增加供应量。除取消关税外,印尼还计划投资至多3万亿印尼盾(合约3.31亿美元)帮助那些受到食品价格波动影响的居民,并呼吁其他发展中国家不要囤积大米或限制大米出口。
长期来看,农产品价格受供需两方面影响。需求方面,农产品是人类的必需品,不论价格怎么高,需求是不会下降的,这是个典型的刚需。供给方面,由于美国长期对农业的补贴,造成了美国农产品对全世界的“倾销”,进而使得部分主要产粮国主动放弃了粮食生产(典型的如菲律宾),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农业播种面积增长缓慢。
中短期来看,农产品受两方面影响:其一是石油价格;其二是天气、气候。石油价格暴涨是上一轮粮食价格暴涨的原因。作为石油的替代品,在油价超过100美元时,对粮食的需求迅速增加。近期,美国PMI数据稳步回升,失业率下降,经济复苏强劲。美国原油库存自去年9月以来呈下降趋势,加上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决定维持石油产出配额不变。在需求增加,供给不变,库存回落的情况下,原油价格保持高位将是大概率事件。另外一个关键要素是天气因素,2010年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席卷全球,造成了全球极端恶劣的气候,使得主要产粮国遭遇了严重的气候灾害。据世界气象组织预计,拉尼娜现象至少要持续一段时间。这就意味着短期内,石油价格保持高位,粮食库存的减少及恶劣天气的持续将使农产品价格走高得到有力支撑,食品价格将承受继续上涨的压力。农产品或是商品的第二波牛市。(特约评论员白岭)
参与互动(0) | 【编辑:孟欣】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