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一味批评国内银行再融资,不如抓紧建立对银行资本使用效率、风险管理水平和为实体经济服务程度更有效的评估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激励相容的制度
去年,国内银行业出现了集中再融资的行为,今年以来也有银行继续推出各类再融资方案。综合看,在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下进行再融资,银行确是迫于多方面的压力。
必须看到,监管政策的变动客观上给银行业带来了融资需求。2010年《巴塞尔资本协议Ⅲ》正式出炉,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缓冲资本和动态拨备等提出了新要求。巴塞尔Ⅲ要求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的最低要求从2%提高到7%,并突出了体现风险敏感性的资本要求和非风险敏感性杠杆率要求相结合、资本监管与流动性监管相结合、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相结合,直接导致资本充足率要求愈益提高。中国的银行监管部门为降低银行业系统风险,对国内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中国正在推行宏观审慎监管战略,要求银行建立逆周期的调控机制,商业银行要考量自身的资本充足水平、稳健程度进行信贷发放,也导致银行对于未来资本金水平短缺的进一步担忧。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也带来补充资本金的要求。中国当前融资结构仍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信贷仍是社会融资总量中最主要的部分,在实体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必然面临充实资本的压力。2008年末至2009年银行业高速投放信贷,有效帮助了中国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也为银行业带来较大资本补充压力。同时,中国银行业正在进行深度的结构转型,正在由此前服务大公司、大机构向服务中小企业转型。由于中小企业服务风险相对较高,往往在风险拨备的计提上更为严格。例如民生银行近年来全面进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将小微金融纳入董事会战略层面,截至2010年12月中旬,为小微企业服务的民生“商贷通”余额1564亿元,比年初增加了1114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50%,客户数已超过12万人。
所以,较之给予银行再融资的批评,更紧迫的是建立起对银行资本使用效率、风险管理水平和为实体经济服务程度真正有效的评估机制,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激励相容的制度。例如,对于小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方向投入较大、关注较多的银行,风险资产权重可以适当降低;对于资本节约型的银行,可以在业务创新方面给予更多支持;给予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或资产出售的通道,将存量贷款转化为现金,降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监管部门对于一些关键政策的实施,应尽量给予明确预期,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监管、银行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防止银行主体作出不同理解甚至误判,从而加大融资的冲动。
参与互动(0) | 【编辑:孟欣】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