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欧洲央行首次就3年期再融资操作计划进行招标,结果523家欧元区银行总共获得了4890亿欧元(约合6385亿美元)3年期低息贷款,远高于此前预期。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有望缓解欧债危机所带来的信贷吃紧局面,但由于当天市场反应较为谨慎,显示其效果如何依然有待观察。
岁末“强心针”刷新纪录
21日,欧洲央行再祭“重拳”。当天,该行通过提供3年期无上限贷款的方式,向欧洲银行体系贷出数千亿欧元资金,远高于此前预期。之前市场普遍预计融资总额最多为3000亿欧元。结果当天欧洲央行提供的资金规模创下该行再融资操作最高纪录,刷新了2009年6月时1年期贷款招标创下的4420亿欧元纪录。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对本报记者说,欧洲央行这一剂岁末“强心针”再融资成果超出预期,说明各方对欧洲央行的做法比较重视,都不希望欧元继续疲软下去,因为如果引不起投资者的兴趣和关注,是不可能超额完成任务的。另外,这也说明欧洲民间资本的实力是相当惊人的。
向银行业输血保证运转
分析人士指出,进入12月中旬以来,欧洲各商业银行间同业隔夜拆解利率一度升至9月以来最高位,银行短期现金流出现严重不足。在此背景下,欧洲央行责无旁贷地向银行业输血,以保障其能够正常运转。
“近期,由于欧债危机引发的惜贷情绪,欧洲银行业流动性吃紧、借贷成本急升,很多小银行都高度依赖欧洲央行的融资,欧洲央行此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为了缓解流动性问题,提升商业银行信誉、缓解信用恐慌、稳定市场情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系教授郭红玉对本报记者说。
有人认为,欧洲央行此次行动也被看成是“变相量化宽松政策”。赵俊杰认为,尽管理论上可以这样解释,但从现实来看这是迫不得已的举措,同时规模也不是那么大,更多的可能是起到一个刺激的作用。
郭红玉认为,欧洲央行此次提供贷款的更重要原因是希望通过向银行业输血来实现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通过保障银行业来继续向工商业提供信贷,当然,这些贷款是否最终能流向实体经济却是难以预测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助理研究员魏亮表示,目前很难评估这笔钱的来源、发放。如果没有发放到欧洲的中小企业,那对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治很难起到促进作用。如果银行拿这些钱去冲销坏账,最多就能抑制或缓解银行的流动性危机,使得银行的高风险推迟,但确实对缓解危机于事无补。
市场信心还需政策组合拳
不过,虽然欧洲央行强力干预,但当天无论是欧元汇率、欧洲股市,还是相关国家国债收益率都出现不同程度反复。市场走势说明,欧洲央行的单一行动并不足以恢复信心。
比利时著名智库欧洲政策中心的首席经济学家法比安·祖利格说,当前市场形势要求欧洲央行必须更强有力地介入。
黑森—图林根州立银行分析师维奥拉·斯托克说,欧洲央行此举能否促进欧元区银行放贷还有待观察,总体形势还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通过欧洲央行的此次再融资操作可以发现,目前欧洲银行业面临的资金缺口非常大,虽然欧洲央行本次的再融资操作缓和其银行业面临的困难,但如果欧债问题长期无法解决,则欧洲银行业依然无法摆脱资金流的问题。
郭红玉指出,欧洲央行这次大手笔“救市”的效果目前难以预测,欧洲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其经济仍面临着众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要想恢复市场信心,或许还需要其他政策的“组合拳”。
赵俊杰认为,欧债危机走到现在,不光是主权债务危机,也有自身的原因导致的,需要有不同的应对之道。欧洲央行此举的成果表明,欧债危机的解决,需要发挥欧洲央行、欧盟委员会、欧盟各国以及民间资本等方方面面的作用,形成一股合力。记者 叶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