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靓号”好记、好听,有人为了买它不惜花费15000元,不料到头来反而连钱带手机都被骗走了。近日,惠山法院依法审结了一起网上发帖交易“手机靓号”的诈骗案,被告人陈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万元。
网上“淘”到手机靓号
2009年6月,无锡某网站上出现了一个专卖手机号码的帖子,卖家陈某罗列出一些手机号,有普通的,也有看起来比较好看的,越好看的号码自然价格也越高,交易方式则为当面交易。陈某还声称有更吉利、顺口的手机靓号销售,价格要面议,并留下了他的QQ号码,让有意求购者跟他联系。
帖子发布没多久,就有不少人跟帖,跟帖者中的邹某对“靓号”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立即与陈某交换了QQ,开始网上联系。刚开始,邹某对陈某提供的号码都不满意,并一再表示只要号码好看,价钱不是问题,最终,陈某提供了“1338****999”的手机号,并表示这是自己手中的“头牌”号,价格要比普通的“靓号”更高。邹某对这个尾数为“999”的号码“一见钟情”,当场表示要购买这个号码,并与陈某约定时间地点面谈价格。
一掷万金的“买卖协议”
两天后,双方在陈某约定的茶室面谈价格。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最后以10000元成交了这个尾数为“999”的靓号。当晚,邹某就从附近的银行ATM机上取了10000元现金。“小邹啊,这样吧,手机卡还要3天才到我手里,1万元毕竟不是个小数目,要不我们签个买卖协议,一式两份,到时候也有个凭证。”陈某一边说一边从包里掏出了协议书。留下了白纸黑字,还怕你赖账不成?邹某爽快地答应了。协议签完,邹某将1万元现金当场交给了陈某。沉浸在“靓号快到手”喜悦中的邹某却没有仔细阅读陈某提供的协议书,在协议书的“个人信息——有效证件“一栏中,陈某仅仅提供了一张驾驶证复印件。
帮忙“烧卡”,卖家人间蒸发
几天过后,邹某突然想起来自己的CDMA手机是韩版货,不能插卡,只能把手机号“烧”在手机上。于是邹某便拨通了陈某的电话。“要烧卡啊?没问题!”陈某的热情让邹某很是放心。见面后,陈某提出,“烧卡”要到专门的公司去做,让邹某先把手机放他那里。“不过那公司有规矩,烧卡都要先预存5000元话费,你放心,我连同上次的1万块一起写张15000的收条给你!”“还要身份证复印件!”想起网络上那些诈骗案例,大大咧咧的邹某这回多了个心眼。“行,没问题!”三下五除二,陈某当场写了一张15000元的收条,连同身份证复印件一起交给了邹某。
又过去几天,约定的时间到了,邹某开始联系陈某要卡号和手机。可仿佛一夜之间,陈某“人间蒸发”了:手机已经停机,自己的QQ号被其拉入了黑名单。邹某意识到,自己被忽悠了,立刻向公安机关报了案。公安机关在调查中发现,除了复印件上的照片,陈某提供的两张证件都是假的。
“我本来是想做正当生意的,可后来就鬼迷心窍了。”归案后陈某交代,向邹某销售的“1338****999”手机号其实并不在自己手上,是另一个专门卖手机号的朋友所有。自己本来想买过来然后转手赚一笔,但当他收了邹某的钱以后,朋友告诉他那个号码已经被人买走了。没有做成生意的陈某本就不甘心“煮熟的鸭子飞走”,而此时邹某又找他“烧卡”。见财起意的陈某随即起了诈骗的念头。本来,为了逃避责任,网上做生意他都是用的假姓名假证件,拿到邹某的手机后,他就停了自己的手机,将邹某的QQ号拉入黑名单,以为“消失”后就没人会找到他。
-链接
何为“烧卡”
日韩手机都是机卡合一,每个手机均绑定特定号码,不能进行手机卡的换动,为使这些手机能在国内使用,就必须经过“烧卡”。烧卡,也叫烧号,是国内手机行家对日、韩CDMA水货手机经过破译、读码等工序改版,使之能在国内网络中使用这一过程的简称。首先,要将手机内的日、韩文显示通过软件改版为中文显示,然后用一种类似于读码器的机器读出一个国内手机卡的编码,随后又通过特制的机器将读出的编码“烧”入手机。经过“烧卡”,日、韩版CDMA手机就可以在国内网络中使用。
华灵芾 华茜 路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