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少年暴力多因“头脑发热” 犯罪呈“团伙化”(2)

2012年05月09日 14:33 来源:哈尔滨日报 参与互动(0)

  暴力侵财

  手段恶劣令人震惊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暴力犯罪逐年上升。”田庭长说。近3年哈尔滨市两级法院审理的涉少案件中,暴力犯罪案件分别占63.45%、63.73%、73.19%,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未成年人犯罪总人数逐年下降,但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人数逐年递增。暴力犯罪案件仍占未成年人犯罪的首位,杀人、强奸、伤害等侵犯人身权利案件的比重逐年加大,且作案时他们往往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甚至灭绝人性,社会影响极为恶劣。如2008年市中院审理的罗某故意杀人案,刚满14周岁的罗某系哈市某中学学生,因一句玩笑话,残忍地将同班同学用绳子勒死并弃尸于废井内,案发后罗某非常镇静,还与老师、同学一起寻找被害同学,直至案发,罗某都没有表现出犯罪后的悔恨和恐惧。

  田庭长介绍说,近年青少年犯罪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侵财案件居高不下。一些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非法牟取钱财。哈尔滨市两级法院近3年审理的案件中,同时涉及侵财的案件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52.95%,侵犯人身权利案件占24.78%,其他犯罪占22.27%。侵财案件整体数量虽有下降,但仍在青少年犯罪中占首位。这些参与犯罪的青少年的父母或是离异、或是下岗,这些青少年中的大部分人没有劳动技能和固定的收入来源,但又不甘贫穷,生活中追求高消费,他们在欲望无法通过合法途径得到满足时,往往不惜铤而走险,将罪恶之手伸向他人,从而踏上犯罪道路。香坊区法院审理的杨某、王某等抢劫案件中,7名犯罪青少年连续抢劫仓买,作案十几起,其目的非常单一,就是为了抢到钱后去吃喝、住宿、上网。

  追根溯源

  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失职”

  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法官李黎对近年来我市少年犯罪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造成这些青少年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非常复杂,应该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失职”所致。

  李黎认为家庭教育不当应为首要原因。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其中又分几种情况:一是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不会管,出了问题往往棍棒相加,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二是子女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性,父母管不了,因为没有从早期教育入手,管得晚了;三是父母对子女丧失信心,不愿管,放任自流;四是父母离异后,无暇顾及孩子,使之浪迹社会;五是父母自身行为不端直接影响孩子,使之效仿父母。李黎曾承办三名未成年人强奸案,三个被告人都出身于离异家庭,其共性是父母对孩子缺乏关爱。法庭教育时,这三对父母都痛哭流涕,说对不起孩子。

  学校教育的失误对青少年的失足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教育方法不当,导致一些青少年浪迹社会,走向犯罪。一些学校有快、慢班之分,学习好的学生往往受青睐,可以吃小灶,学习差的学生则受到歧视和排挤,结果差距越拉越大。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好学生一旦考试落榜,则感到前途无望,万念俱灰。差学生则破罐破摔,厌学、辍学,这两种情况都容易出问题。他们一旦流向社会,受到不良因素的诱发和影响,就会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李黎分析,不良的社会文化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催化剂”。一些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中充斥着大量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及其他不健康内容。其中“黄色污染”对青少年的伤害最为严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3条)明确规定:“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一些游戏厅、网吧老板,利欲熏心,贪图眼前利益,致使一些青少年沉湎于此,为满足超前消费欲望和不良感官刺激,逐步走向犯罪。曾经有个奸淫幼女案,案犯当时仅15岁,就奸淫了8名女孩,这些女孩小的仅4岁,大的才11岁。案犯虽然年纪不大,但却花样翻新,手段残忍,这些都是他看黄色录像学来的。一位中学校长感叹:“课堂教育一个钟头,不抵色情视频一个镜头。”

  “对症下药”为冲动犯罪“熄火”

  我市研究犯罪心理学专家徐教授认为,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容易冲动,心理脆弱。

  他通过大量调查发现,犯罪青少年对许多人生问题愚昧无知,丧失正确观念,甚至达到是非颠倒的地步。犯罪青少年的错误人生观的核心,有两大精神支柱——封建帮派式的江湖义气和追求感官刺激的享乐主义;三种错误观念——亡命称霸的英雄观,随心所欲的自由观和低级下流的乐趣观。

  徐教授认为,针对犯罪青少年是非颠倒的心理特点,要加强对其人生观及道德、法制教育,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讲究教育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青少年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常会产生情绪障碍,在一定外界诱因的刺激下,容易一时冲动而违法犯罪。当这类情况出现时,家长、学校和社会要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排除心理困惑,及时摆脱负面情绪带来的痛苦。

  徐教授说,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应该多开展适合青少年兴趣爱好的集体活动。这不仅能使他们的充沛精力得到正当宣泄,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克服精神空虚,防止犯罪心理被不良因素诱发。要正确对待青少年的欲望和需要,对于他们的合理需要应尽力给予满足,即使一时难以满足,也要耐心劝导,以防止他们通过不正当甚至是违法的手段去满足合理需要;对其不合理需要,要进行循循善诱的解释教育,使他们认识其危害,并加以克服。

  最后,应教育青少年正确对待恋爱和婚姻问题,及时对青少年进行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排除性心理困惑,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性道德观念,防止出现性偏差和性犯罪。(记者 金镒)

【编辑:王慧】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