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网络社交工具引犯罪案例频发 微信有“危”信

2012年10月29日 14:02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警惕微信“摇”出来的危险

  微信是一款集音频、视频、图片、文字发送于一体的即时互动软件,在推出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腾讯公司的这款软件已拥有超过一亿的用户。作为新型网络社交平台,微信为人们通讯和交友提供了便利,但其中的一些功能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近来,不法分子利用微信实施诈骗、强奸等违法活动的案例频发。微信的使用,也存在着风险。

  交友工具成为双刃剑

  曹某是宁波某汽配公司的部门经理。从去年11月起他通过微信搭讪女性,并先后对7人实施强奸。据警方调查,曹某常用手机微信“查找附近的人”的定位功能,搭讪当地大学城附近的女性。

  获得对方好感后,他以看电影、聊天等名义把对方约出来,开车带到偏僻的公园实施强奸,同时还拍裸照威胁受害者不许报警。曹某最近一次作案后,受害人因为在QQ空间里发现了被曹某所拍照片,才选择报警。

  由于报警女生只知道曹某的微信号,为了抓到他,警方也用上了微信。他们注册了一个女性化的微信名,加曹某为好友,然后约他到某大学门口见面。当曹某兴冲冲地前去赴约时,被守候的民警逮了正着。警方根据曹某的交代找到受害人,但只有3人愿意报案。近日,曹某以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6个月。

  此外,还有不法分子开始利用微信进行诈骗。西安一女大学生林某今年年初在公交车上,通过微信结识了同车的吴某。吴某主动跟林某打了招呼。“因为当时我就见到了他,觉得他谈吐风趣,我们俩的学校还刚好相邻,当时就相互加了好友。”林某说。

  一个星期后,两人开始正式交往。两周后的一个早上,吴某以交房租为由向林某借款2000元钱。林某没有多想,把自己的2600元压岁钱都给了吴某。

  “从此以后,我打电话他总说忙,要加班,连着一个星期都没见面。后来我再打过去已经是空号,微信也删除了。”林某又到吴某工作的超市打听,得到的答复是“查无此人”。这时,她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定位功能易被利用

  去年12月以来,杭州警方共接到与微信有关的诈骗、盗窃案件数十起。微信软件安装简单,操作便利,可匿名注册,只要是一部智能手机便可使用。微信中“基于位置服务”的功能插件“查看附近的人”,可以精确定位一定范围内的微信用户,并显示用户名、签名、相册等个人信息。

  “摇一摇”(与同时在摇手机的陌生人即时通讯)和“漂流瓶”(扔漂流瓶匿名交友)等功能,增加了交友的随机性。另外,微信的交友网络呈发散状,一个人可以同时与多人互动。如此方便的聊天功能,也被不法分子盯上了。

  由于微信上并不会留下不法分子的真实信息,这就增加了此类案件的侦破难度。据浙江省公安厅相关部门介绍,利用微信犯罪的作案人员多为青壮年男性,受害者大多是年轻女性。这些女性往往缺乏社会经验,容易轻易相信他人,案发后,又难以启齿,无形中助长了不法分子的犯罪气焰。

  从作案时间看,相关犯罪行为多选择在夜间或凌晨;从作案方式看,嫌疑人均通过微信搭讪、结识被害人,由于对被害人的位置定位精确,搭讪后更容易有针对性地实施犯罪。

  另外,由于微信的使用者多为年轻人,利用微信犯罪的年龄也呈现低龄化趋势,值得关注。

  加强监管与自我保护

  专家认为,由微信等新型网络社交工具引发的犯罪问题,其解决的关键一方面在于群众提高自身防护意识,另一方面,还需要软件监管,以及相关部门立法、执法层面的制度完善。

  最近,杭州、南京和北京等多地警方通过媒体和微博发出预警,告诫手机用户尤其是女性不要轻信通过微信认识的陌生人。由于微信交友时对象的不确定性,警方提醒,微信用户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汇款、借钱、邀约等信息。不要轻易加陌生人为好友。

  若见面,尽量选择人多的地点,同时自己的贵重物品一定要保存好。一旦受到不法侵害,一定要保持镇静,大声呼救并及时报警,尽可能记住犯罪分子的形态特征,协助警方破案。

  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律师夏家品说,作为软件开发商,腾讯有义务在微信中提醒用户提防诈骗和抢劫等事件。司法界人士表示,由于微信是全新的聊天工具,相关监督机制和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如应建立黑名单制度,保护用户个人隐私。此外,由于聊天记录等电子证据尚不能确定是否可以成为定案证据,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以便准确打击网络犯罪分子。(《半月谈》2012年第19期,记者 方列)

【编辑:张志刚】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