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大审议财政审计整改报告 结果或将公开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近日审议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整改情况的报告。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过去省政府的审计整改报告是以书面形式递交省人大常委会,这次改以审计部门“一把手”口头报告,并将其列入常委会审议议题,是人大常委会创新监督工作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省政府高度重视审计工作的体现。
整改成效创历史之最
“这次审计整改情况是历年来整改力度最大的一次,也是整改成效最明显的一次。”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万清用了两个“最”来形容这次报告内容。
此次审计报告由审计厅厅长戴克柱向常委会作出。报告指出,今年安徽省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共涉及省级16个部门,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问题涉及资金211.12亿元,其中管理不规范问题金额194.51亿元,相关部门单位已经健全规章制度159项,严格力求在今后不再发生此类问题;涉及违纪违规问题金额16.61亿元,其中能立即整改的13.44亿元,占80.92%,已经全部整改到位。
对于这次报告内容,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感触最深的就是实事求是。“报告中资金去向总体明了,让我们对去年审计整改有了全面了解。”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李学香建议,资金使用的合理性、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在审计报告也应有所体现,让预算工作更加细致。
追究责任别怕得罪人
在此次整改过程中,通报批评1家单位,行政免职一人,行政警告处分1人,审计约谈有关部门单位48批。戴克柱作报告时介绍,整改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进一步强化措施,有关部门单位已明确整改措施和步骤。
“报告第一次将审计问题与人的处理相结合,通报了批评、免职等处理情况,促进了整改机制的完善。”郭万清说,这一直是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关注的重点。
据了解,安徽省将加强责任追究力度列为下一步审计整改工作方向。报告指出,对拒不整改或同类问题“屡审屡犯”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由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进行责任追究。同时,审计的结果和整改情况作为评价领导干部业绩、职务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并纳入考核有关部门和单位年度工作的内容。
“审计工作得罪人,也别怕得罪人,要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李学香委员直言“别怕得罪人”,引起了很多组成人员的共鸣,认为审计整改工作需有刚性措施护航。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董介林建议,政府要加大财政收支管理规范化建设,采取强制措施整治“屡审屡犯”现象,如对超出临界点的部门和单位限制收支或处以警告等处罚。只有按法按章按制度办事才能“管得住”,确保纳税人的钱用在刀刃上。
整改结果公开成关注焦点
在此次审议中,“审计结果公开”成了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讨论的“重头戏”。
“报告结束了不代表问题了结,责任追究了哪些人、在什么范围内公开结果,也应予以公布。”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维芳说。
据悉,安徽省财政厅正研究制订相关措施办法,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和财政部工作要求,在公开省级政府总预算、总决算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省级部门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同时,相关部门积极清退违规发放的津补贴,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规范津补贴发放管理,防止此类现象再次发生。此外,报告还提出打算将依法对整改结果实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跟踪审计整改情况、选培财会人员、把关内部审计工作、完善政策制度、落实联动工作机制、加大整改结果公开和责任追究力度等报告中提出的6个打算,如果落实到位,安徽省审计工作将会大大进步,人民群众那就放心了。”朱维芳话语中流露出期待。(记者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