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送礼之风愈演愈烈 学者吁加强反腐制度建设(3)
党员来信
过“年关”啥时是个头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基层的公务员,记得刚工作第一年的春节,县里一宣布放假我就想高高兴兴回去和家人团聚,跟同事告别时,一位好心的大姐说:“过年了,你刚来,怎么不去领导家里转转?以前没事儿,现在别人都去,就你不去显得你多失礼!一年的工作不白干了吗?”然后对我说该去谁家、该哪天哪个时间去。问了几个相熟的同事,他们都表示过年应该去领导家里串串门。于是我就告诉家里人,说晚回去几天,接着就买了东西挨家挨户地串。这一串可不要紧,领导在家的还好点儿,进门放下东西、寒暄几句就离开了。而去时有的领导不在家,今天去不了还得明天再去;还有的领导不让进门,打电话托关系才算进了家,了了心愿。一圈下来,从腊月二十五一直串到三十,等到了家,父母嫌我回来晚,挺不高兴。过年花钱串门受罪不说,还落家里人埋怨,真是有苦说不出。
现在,春节马上又要到了,本来挺高兴的事儿,但一想起要到领导家里串门就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去吧,不光是耽误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而且现在物价涨得这么厉害,给领导买东西便宜的肯定是拿不出手,稍贵点儿的东西就得花几个月工资,真是心疼;不去吧,又怕别人都去了就自己不去,得罪了领导,以后给自己“小鞋”穿,实在两难。
我身边一位参加工作多年的老同事说:“年关难过,难过年关,年年过年关,年年难过关!”唉,这样的年,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
河北新乐 张小薇
一级送一级的坏风气该刹了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今年刚刚参加工作的基层公务员,记得刚到单位没几天,就要过中秋节了。一天早上刚刚上班,领导就喊了我们几个刚毕业的青年到礼品店拉货,装了满满一车的礼品。随后,车开到了市政府大楼,主任开始给人打电话,并吩咐我们几个把8份礼品送到某某单位的某某号车上,把6份礼品送到某某单位的某某号车上……我才意识到,我们是给上级部门送礼来了。
回来的路上,我问主任,单位怎么还给市里送礼啊。主任答得很坦然:“每年都这样,中秋节和春节两次,雷打不动。其他县的每年也都去,咱要不去,能行吗?再说了,一级送一级,我们县里给市里送,市里每年也给省里送。”
这事不久,中秋节就到了。放假的那天下午,办公室通知到单位仓库里领过节福利。我骑车去了以后,负责发福利的主任说:“今年福利共三样,这个饮料是某某镇里送的,那个食品是某某单位送的,还有一样,某某部门正在来的路上。”
自己带着东西回家的时候,突然感觉很无语。
编辑同志,原来我光听说有些人为了个人升迁或其他利益跑门子送礼的事,今天这种单位之间或下级单位向上级单位送礼的做法很让人不解。按理说,都是公家的事,只要把工作干好就行了,还有必要送来送去的吗?春节马上又要到了,这种一到过年过节就一级给一级送礼的坏风气,实在该刹一刹了!
山东潍坊 姚远(化名)
别让拜年变了味
编辑同志:
又到年关了,按我们国家的习俗讲,春节前给上级机关和领导拜个年问候一下是应该的,无非就是图个喜庆,联络联络感情。但问题是,现在拜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弄得变了味。
先说拜年的礼品。以前拜年无非送点水果或当地的土特产什么的。现在有些人送的是巧立名目的购物卡、代金券。而一些上级领导和机关也因此胃口越来越大,有些“不开窍”的人送的礼品不上“档次”就会被穿小鞋。时间长了,关系好的同事私下里还要互相“取经”,生怕自己送得礼不合适,自己被打入另册。
再说拜年的目的。有些人拜年更多的是有利益驱动,比方说想提拔的、想换到更好岗位去的,或者对领导有其他种种诉求的,就会悄悄找到领导,以“拜年”为借口送上厚礼,其实是盯住了领导手中的权力,搞利益交换。
还有拜年的程序。如今,拜年也分三六九等,有实权的多送,没实权的少送;“厉害”的多送,厚道的少送。这倒不是基层的人太势利,而是基层财力所限,不给有“实权”的和比较“厉害”的人多送,怕人家在以后的工作中为难自己。
编辑同志,据我所知,大多数基层党员干部从内心来说都不愿拜年送礼,都知道拜年送礼是不正之风,应该刹住。前不久,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从上到下“改进作风”开始成为共识。我真希望能借着这股东风,把变味的拜年送礼风彻底整治一下,让党员干部们都能过上一个清清静静的春节!
甘肃兰州 吴静(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