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汉柔情:香港特首候任人梁振英全家福曝光(组图)
香港第四任行政长官选举近日举行,现年五十七岁的梁振英以六百八十九票当选,他将在未来五年带领香港“行之正道”,探索一条“稳中求变”之路。“齐心,香港一定会成功!”梁振英承诺,维护香港的核心价值,而香港市民所享有的自由及权利绝对不会有任何改变。港媒纷纷以大篇幅对这位下一届香港特首候任人的成长历程、家庭生活做出全方位、多角度报道。
出身清贫 自幼立志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家是香港”,不仅是梁振英一本着作的名称,亦不仅是他对于自己身份和归属的描述,这看似平凡的四个字,对于三代香港人而言,却被感知出截然不同的意义。梁振英曾撰文提到,“家在香港”,曾经只是空间关系,然而回归后至今的一段时间,却称得上是“香港社会由酒店进化成家,香港人由房客凝聚为家人的基本条件。”这十多年,亦是香港历史上第一次,可让两三代人在香港“坐定定”。梁振英表明,希望“为这个地方瞻前顾后,将个人回忆合并成集体回忆。”
与大多数同代人一样,梁振英的父辈也是内地移民,他的父亲梁忠恩一九一一年出生于山东威海,于少年时代已来港,投身社会后在清水衙门当警察。梁振英于一九五四年出生,有一姊一妹,是家中独子,小时候,一家人住过七号差馆宿舍及荷李活道警察宿舍。他从小帮手做家务,读小学时,不懂煮饭,就负责买菜,返学前走到西营盘正街或水街买菜,“讲价、拣菜我都识。”那年代,一般家庭都没有电饭煲,“透火水炉”就变成了他的专责。
梁振英曾撰文忆述,“我二十岁前住的单位没有自家厕所,一层楼十几户共享公厕。”直到父亲退休前几年,母亲发动一家大小穿胶花,每月多赚三百多元,一分一毫都存入银行,到父亲退休时,全家才终于有了自己的单位,“有了自己的厕所”。
母亲发动一家大小帮手穿胶花帮补家计那一年,梁振英十一岁,负责送胶花,每袋都有几十磅重,经常要“行下停下”,“日子有功”,时至今日,他的右膊都比左膊阔。对于这段经历,梁振英未有一丝自怨自艾,反而是强调,当一家人终可“自住其力”,他是如此“心满意足”。
在警察宿舍逐渐成长的时光,尽管清苦,却被梁振英视为珍宝和不一样资本。他曾感慨良多地忆述,“我这一代,应该是成长在贫困当中,不单家庭是这样,整个社会都是这样。”但也正是那一代人,“不是白手兴家,就是在贫穷中挣扎,长大成才的。”
梁振英的胞姊梁桂香,亦曾在文章《三岁时的冷馒头》中,回忆起这个“懂事得让人揪心”的弟弟。她写道,“振英三岁,妈妈便送他进学前班,要上大半天,兼自备午饭。因为家贫,妈妈通常蒸一大锅馒头做饭,振英每天早上就带着一个搪瓷漱口盅,一个馒头,径自上学去……我因为读的是下午校,每天可以在家吃完午饭才上学,饭桌上,我常常看到妈妈边吃饭边红了眼,因为大家啖着热饭暖菜,就会想起在外啃着冷馒头的弟弟。”但小小年纪的梁振英从来只是默默承受,未曾哼过半句,“没有要求,更无埋怨。”
慈母身教影响深
梁振英宣布参选特首时,曾含着热泪忆述他的裹脚妈妈,并一度哽咽,这一幕也让在场的许多他的支持者和记者,湿了眼眶。一向严格管理情绪和表情,非一般理性的梁振英,竟然也会流露出感性的一面,格外让人动容。
这位裹脚妈妈,默默地忍受着身体的不便与痛楚,与丈夫相互扶持,支撑起一个家,靠穿胶花减轻家庭的负担。她虽然不识字,但教育孩子却有自己的一套,比如常常教导孩子们,“假如自己有一口饭吃,都要先看看其他人是不是也有一口饭。”对于四十多岁,“老来得子”生下的梁振英,她也绝不娇纵惯养,而是常说,“男孩子,吃点亏不打紧!”也许影响梁振英更多的,还有这位母亲本身流露的种种美德,耳濡目染中,才形成了他现在处变不惊的坚毅性格,并让他对家国、事业都抱着绝对的责任感。
关于父亲,梁振英曾在自己的文章《阿爸的手》中有所描述,虽然着墨不多,却让人隐隐感知到那个做了多年警察的父亲,或许是为数不多能触及梁振英内心柔软处的人。梁振英在文中提到,父母战前从山东来港后,保留了北方的生活方式,山东人生活简朴,觉得一盅两件的港式茶楼不实惠,并非持家之道,因此一家人上茶楼的经验,一年只有一两次。让他记忆最深刻的,并非美味可口的点心,而是路途中,被父亲有力的手,紧紧拖住的回忆。他写道,“从西边街警察宿舍到高升茶楼,要过好几个街口,大概要走十几分钟。虽然路上的车不多,但阿爸还是将我的手拖得紧紧的,不完全是怕路上有差池。爸的手很有力,两代人拖着手上茶楼,感觉上特别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