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15年:在经济民生政制等多方面取得成就
6月27日,“迈向更好明天——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五周年成就展”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行。一名观众在播放香港回归历史时刻的视频展区前参观。中新社发 侯宇 摄
中新网7月1日电 香港回归15年以来,在经济民生、政制发展、对外事务以及港台合作等多方面取得成就。
香港回归15年来,中央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全力支持香港特区依法施政,支持香港保持繁荣稳定,为进一步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基本法为香港特区的经济、社会、民生等各方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香港特区在基本法订明的制度下稳步发展,保持其国际化的特色和赖以成功的重要因素,包括奉行法治、保持公平廉洁、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以及多元包容等特质,并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在京举办的香港特区成立十五周年成就展,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香港特区15年的历程:
经济民生
香港在回归后继续保持自由经济体制,经济自由度在全球排名榜首。凭着背靠国家、面向全球的优势,香港在金融、贸易、物流、旅游以及专业服务等方面均有长足的发展,并积极推动产业多元化。
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13650亿港元增加至2011年的18967亿港元,财政储备由1997年3月的1736亿港元上升至2012年3月的6691亿港元;人均生产总值由1997年约210400港元跃升至2011年约268000港元。
回归以来,特区政府本着以民为本的施政方针,努力为香港市民谋福祉。目前,政府的经常开支超过一半投放在教育、社会福利、医疗和公共房屋上。
住屋一向是香港市民最关心的课题,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全港有接近一半的住户(约111万个)居于各种公共资助房屋。
特区政府以房屋、教育、医疗、社会福利及各项津贴来提高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纾缓了贫富差距问题。2011年落实的法定最低工资及鼓励就业交通津贴,更为基层劳工提供有效的支持。
为协助就业人口累计退休储蓄,香港在2000年推出强制性公积金,连同其他退休保障计划,至今已有近85%的劳动人口获得不同形式的退休保障。此外,特区政府亦增拨资源,加强对长者的福利及医护服务。
专题:香港回归1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