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加快立法严打“水货” 港货店求存“各显神通”
中新网10月10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广东正加快立法从严打击“水货”买卖,无疑为较多以“水客”供货的港货店带来冲击。记者走访发现,部分港货店将通过只做熟客生意、通过不同途径获取发票等手续来证明“水货”来源、乃至自制贴中文简体标签胡混过关等招式“各显神通”。
记者从广东工商部门了解到,当前开“港货店”不需要单独注册,所需的手续证照和普通商店差不多,一般办理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卫生方面的证件仅视场地大小而论;而进口食品也只要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检验过一次。
对于如何辨别食品是否进口,广东工商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首先可以要求经营者提供卫生证书以及报关等其他相关证明来源的票据;另外最直接的就是观看食品包装上有无中文简体标签,有无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记者尝试向多家港货实体店和网店询问进货的途径,要么闭口不谈进货问题,要么只简单回应说“全部原产香港或经香港转口”。也有“港货店”工作人员坦言,部分货品是由“水客”携带入粤,“这样才是原汁原味的港货”。他还透露,若有关部门从严打击,会重点做熟客生意,而所有“港货”也会贴上自己做的中文简体标签,“因为一般消费者都会认为,有中文标签的港货就是从正规渠道进的”。
必须要求商家提供发票
广东工商部门有关负责人建议,消费者应该尽量避免购买来源不清楚的产品。若要到“港货店”购买,就必须要求商家提供发票,并在发票上写明,所购买的产品是香港的正品。
但广东省海防与打私办有关人士直言,近年来“水货”交易流动性强,情况复杂多变;进入流通领域的“水货”,大多数已进行分拆和多次交易;经营者提供的进口关单的规格、品种不具体。而越来越多的当事人轻而易举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拍卖单、发票等手续来证明其来源,执法人员难以甄别其进货单据的真实性。这些情况都导致无合法来源物品的取证难,给查处带来一定的挑战和困难,需要执法人员进一步提升监管水平。
此外,打击走私贩私和进口商品市场监管涉及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工商、公安、税务等多个职能部门,尚未形成高效、共享的信息平台和执法网络。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反走私情报互通、信息共享、优化资源以及联合行动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