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知名大学校长:建议签教育CEPA 促两地高校合作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陈小愿 索有为)“希望内地与香港在教育领域建立一个类似CEPA的安排,让两地高校在‘一国两制’的框架内,深入合作,获取新的突破。”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唐伟章4日在北京参加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时作上述表示,获得多位委员响应。
2003年,中央政府与香港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以来,这一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议及其附件,促进了香港与内地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唐伟章希望两地也签署教育领域的CEPA,以解决目前该领域合作存在的问题。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两地高校在教育科研上的合作迅速发展,充分展现优势互补的局面。目前香港高校与内地大学合作开办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教育项目约40项,分布于9个省市,合作院校机构共15所。在内地高校求学的各级各类香港学生超过1.4万人,在香港的内地学生超过1.8万人。
科研方面,“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已有超240人次香港科技人员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研究。其中,嫦娥三号奔月、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下潜南海执行科研计划,都有香港科研人员参与。
“尽管两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取得不少成绩,但如能改良合作机制,将有效进一步促进两地教育科研的合作和发展。”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浸会大学校长陈新滋说。
去年9月底,香港高校校长团访问了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等部委和科研机构,与有关机构主管人员深入讨论了两地教育和科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包括:香港高校在内地办学得不到内地高校同样的免税待遇、香港科研仪器设备运送到内地需要缴交高额关税、内地一般科研项目的经费不能转移到香港运用等。
针对上述问题,唐伟章、陈新滋等多名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以期进一步推进香港与内地高校教育科研合作。
陈新滋表示,香港的教授在内地从事教学及研究,会担心在内地和香港都要纳税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一些人的积极性。他建议有关方面进行研究,避免出现双重征税。
陈新滋等人还建议,为善用两地科研资源,建议容许资源互调,包括适当转移内地经费至香港,以支持科研工作更好展开,达到双赢效果。
“香港高校希望能善用自身的国际联系优势,担任桥梁角色,积极与内地友好单位在教育科研方面进行跨文化、跨领域的合作,藉此发挥香港作为中西文化交流中心的作用。”陈新滋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