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观察:香港当珍惜跻身全球金融中心三甲
中新社北京8月13日电 (孙秋霞)在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25)排名中,中国香港力压新加坡、东京,成为全球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多位内地经济学家认为,跻身全球金融中心三甲行列,这是香港回归以来取得的经济成就之一,应当倍加珍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内地是香港的腹地,为香港金融市场、金融供给和金融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后盾,“内地对香港金融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香港发生的暴乱正在将其经济推向险境。专家分析表示,若香港不尽快止暴制乱,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可能不保。香港长期可依托的最大优势,仍是国家优势。
回首过去,无论是亚洲金融风暴,还是美国次贷危机的打击,内地均对香港施以援手,助其克难。香港金融行业的发展,也与内地的开放合作密不可分。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大量西方资本涌进香港,希望借此打开内地市场。与此同时,内地经济迅速发展,也需要借助香港融资。在此背景下,红筹股和H股应运而生。
1991年,招商局国际的前身——海虹集团在香港上市,成为“香港第一红筹股”,开了中资企业在香港上市的先河。1993年,青岛啤酒成为第一家获准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国营企业,被称为“第一只H股”。随着腾讯等一大批内地企业陆续在香港上市。如今内资股已占据香港上市公司总数近五成。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指出,香港本身经济体量并不大,大量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使香港国际金融地位更稳固、更名副其实。同时,这也使香港分享了内地近十几年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
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香港“CEPA”)正式签署,支持双方进一步加强在银行、证券和保险领域的合作,为两地合作打开了“政策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特聘教授封小云对中新社说,内地巨大的资金市场和企业需求,促进了香港金融发展,“内地因素本身就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崛起的动力”。
近年来,香港与内地还不断开发新的互联互通工具。
2014年11月,沪港通完成“首秀”,内地和香港两地的资本对接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16年12月,深港通正式启动;2019年2月,债券通一级市场信息平台上线……
“这些工具的开通,不仅把国际资金引到内地,同时也把内地资金引入香港,使香港股市一直有活水流进来,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而言十分重要。”封小云说。
此外,过去10年,作为人民币跨境使用系列政策的最佳试验场,香港发挥先发优势,已成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枢纽,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香港金融行业也迎来新的机遇。
中国银行(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构建强有力的投融资渠道支撑。香港可借融资方面的天然优势,提升自身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综合竞争力,获得更大空间。
封小云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设立,一方面可弥补香港金融创新动力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香港施展更大的金融才能。
张燕生指出,内地经过40余年的改革开放富起来了,有大量的财富管理需求以及资金融通的需求,对香港金融中心的转型升级和促进粤港澳地区的经济、金融事业发展,是一个机遇。
专家们皆认为,香港今天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和成就,应当倍加珍惜。(完)